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3.04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覽會,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中描繪的主題,被拿破崙三世評為「淫亂」,引起軒然大波,使得印象派開始展露頭角。西元1865年,他再度以<奧林匹亞> 引發爭論,使馬奈長近十年不再描繪裸女。事實上,馬奈探討表現藝術的新手法及選擇的題材(如:裸女自在地與官員共進午餐),提供了當時藝術領域新的視角。並在五十歲時獲頒勳章,於隔年逝世。 藝術風格站在新舊藝術交界,馬奈雖喜愛外光派也與印象派畫家有所交流,卻從未以「反抗傳統藝術者」自居,也未曾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在追尋新藝術方法的同時也注重官方的認同,在馬奈的畫作中,可看見他在開拓新風格...
鍾怡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生於1969年2月13日,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市人,臺灣著名的馬華文學作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國文所碩士、博士,丈夫是陳大為(同為馬華旅臺作家)。她於學生時代就嶄露頭角,多次獲得各類文學獎,曾任《國文天地》雜誌主編,目前任教於元智大學中語系。鍾怡雯兼有散文作品及文學評論,融合理性與感性於一身。作品題材部分取自日常生活,風格獨特真誠如同其人,時常有獨創的新觀點和超越現實的意境,能從平常事物之中抒發獨特的體會。 觀點鍾怡雯認為:「散文是最貼近生活的一種文類,也更真實的呈現了作...
古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64年,完成他第一階段的壓卷之作《浣花洗劍錄》,文情跌宕,饒有詩意,漸漸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風格,嶄露頭角。 創作理念及代表作:古龍的創作理念是「求新求變」,不受傳統拘束,將中外經典鎔鑄一爐。從創作中期直到末期,他不斷突破自我,多次說「武俠小說到了要變的時候」。作為一個改革傳統武俠小說的「急先鋒」,古龍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宮本武藏》所彰顯的「以劍道參悟人生真諦」、戰前氣氛及一刀而決;會通了金庸《神雕俠侶》的「無劍勝有劍」之說,而發為「無招破有招」的無上劍道奧旨,析理精微之極。此一所謂「無招勝有招」,較金庸《笑傲江湖...
王爾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和拉斐爾前派的作品,這為他之後成為唯美主義先鋒作家確立了方向。在出版首本《詩集》後,他在文壇開始嶄露頭角,並來到倫敦發展。雖然年輕的王爾德還沒有獲得一個文學獎項,但服裝惹眼、談吐機智、特立獨行的他在倫敦社交界已經小有名氣,一些雜誌甚至刊登着諷刺他的文章。1882年,王爾德在美國作了一個精彩的巡迴講座,兩年後他與康斯坦斯•勞埃德(Constance Lloyd)成婚,兩個兒子西里爾(Cyril)與維維恩(Vyvyan)亦分別在1885年與1886年出生。 婚後 1887年,王爾德成為一家婦女雜誌的執行總編輯,在雜誌上發...
鹿島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術和時尚的集中地,各式各樣有才華的人向巴黎集中,工藝的價值尚未被摒棄,而工業革命帶來的的便利剛剛嶄露頭角。當時所遺留下來的圖像、建築物、文字資料,對事物的觀念,至今都一直影響著我們,並成為我們今日文化發展的基石。本書以拱廊街、聲音、味道、光線、馬車、照片、運動等平日較少被人討論,卻又最為切身的主題作為關鍵字對十九世紀末的巴黎進行論述,這些經過確實研究和調查後所得到的事實,經過作者帶著深刻感受力的文字描述,讓展示櫥窗深處的寂靜、忽然飄出的香氣,浮現在照片上的模糊人影,瞬間的接觸開啟了通往過去時光的入口,不知不覺地重新連...
維度形成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需要我們對教學環境、任務、學習者的整體性了解。隨著教學設計的不斷發展,非系統理論的教學模式開始嶄露頭角。在此,教學更多地被視為是一項人際互動的事業(Hlynka & Belland, 1991)。有人認為那種通過嚴格程式化的規則、過程、步驟進行㈼控的系統方法並不適合這項事業,而採用其他的教學設計方法則有可能針對不同的教學需要提供靈活的設計。這些方法包括軟系統與直覺性方法。切克蘭特(1985)是軟系統方法創建人之一,曾通過「軟」「硬」系統的對比,簡明扼要地說明了軟系統的特點。他指出硬系統是尋求有效地達成目標,並...
愛倫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馬大圓形競技場》則獲詩歌類比賽中的第二名。1834年3月,坡的養父逝世。雖然坡的小說和詩歌都開始嶄露頭角,但他的經濟仍十分拮据,評論家約翰·P·甘迺迪很賞識坡的才華,他不僅借錢給坡還將坡介紹給月刊《南方文學信使》的出版人托馬斯·懷特,坡從1835年開始為《南》供稿,憑其犀利的筆調贏得了大批讀者青睞,後受聘為《南》的助理編輯並負責書評專欄。1836年,坡娶表妹維吉尼亞為妻。次年,由於薪金及主編權力範圍與懷特不合而辭職,後遷家紐約。之後連續幾年,坡沒有謀到編輯的職位,他作為自由撰稿人先後為幾家雜誌供稿,但過著極為拮据的生活...
森山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年首次出版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顯現藝術家風格的強烈印記;1969年在《Provoke》雜誌嶄露頭角,以模糊、晃動、高反差、粗粒子,成為森山風格的明顯標記,並在日本廣告界形成一股狂熱模仿風潮。70年代森山歷經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風格轉而呈現失意、絕望,抑鬱黑色,就連盛放的櫻花,在森山的鏡頭下也變得晦暗淍零。甚至被評論家推測有自殺傾向。為擺脫陰霾,森山受日本設計大師橫尾忠則之邀,遠赴紐約,游移在異國城市之中。80年代,森山逐漸擺脫低迷,《光與影》(此一傳奇絕版品已由講談社於2009年4月重新出版)的出版,表現森山...
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浦羅高菲夫(Sergey Prokofiev)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