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2198 ms
共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實相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副其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副其實」原作「名實相副」。據《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載,東漢末建安年間,曹操東征西討,戰功彪炳,權勢極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卻對他多所非議,常常針對時政上書給曹操,一點也不客氣。日子久了,曹操對他也有點不滿,然因孔融在外的名聲崇高,只得隱忍下來。郗(ㄔ)慮為附和曹操,便上奏請免孔融的官職,二人於是有了心結,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時,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孔融,要化解他和郗慮之間的怨仇。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
|
腹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不言而心非議之。《漢書.卷五二.灌夫傳》:「腹誹而心謗,卬視天,俛畫地。」
|
聲名狼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犯了錯殺重臣的過錯,而遭到天下人的非議,被視為昏君,因此『籍於諸侯』。請好好考慮,千萬別濫殺忠良!」但是使者知道胡亥的心意,所以還是把蒙毅殺了。司馬貞看了《史記》,對「籍於諸侯」作了註解:「惡聲狼籍,布於諸國。」就是說那些昏君濫殺忠臣的惡名,遍布各國。後來「聲名狼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聲非常惡劣。主於「狼藉」一詞,見於《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通俗編.獸畜》引唐.蘇鶚《蘇氏演義》:「狼藉草而臥,去則滅亂;故凡物之縱橫散亂者,謂之『狼藉』。」
|
赤地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不可用也。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苟阿意順指。議已出口,雖死不悔。」於是丞相義,御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國凡四十九,皆立廟,如高祖、太宗焉。 〔注解〕
(1) 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
|
授人以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留給人非議的話柄。如:「他這樣內舉不避親,豈不是授人以柄?」
|
苦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褒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慮」這句成語就從《穀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
名實相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副其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副其實」原作「名實相副」。據《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載,東漢末建安年間,曹操東征西討,戰功彪炳,權勢極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卻對他多所非議,常常針對時政上書給曹操,一點也不客氣。日子久了,曹操對他也有點不滿,然因孔融在外的名聲崇高,只得隱忍下來。郗(ㄔ)慮為附和曹操,便上奏請免孔融的官職,二人於是有了心結,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時,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孔融,要化解他和郗慮之間的怨仇。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
|
三人市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謠言的人一多,就讓人不由得不相信了。我這次去趙國之後,一定有許多人會趁我不在之時,在大王面前進讒言來非議我的不是,請大王千萬要明察事實,不要被謠言所蒙蔽啊!」魏王答應了龐葱。等到龐葱離開魏國之後,果然有很多人在魏王前說龐葱的壞話,魏王一開始雖然不相信,但時日一久,內心也不得不動搖。等到太子跟龐葱回國之後,魏王就疏遠龐葱,不再重用他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三人成虎」,用來比喻謠言再三重複,亦能使人信以為真。
|
向壁虛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許慎〈說文解字敘〉(據《說文解字.卷一五上》引)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而世人大共非訾1>,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2>正文,鄉壁3>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燿4>於世。 〔注解〕
(1) 非訾:非議詆毀。訾,音ㄗˇ,詆毀。
(2) 詭更:變更。詭,通「恑」,改變。
(3) 鄉壁:對著牆壁。鄉,或作「向」,皆通「嚮」,面對。
(4) 燿:音|ㄠˋ,同「耀」,炫耀。
|
分科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特定的人物與要求,也源於人們長久以來形成的知識觀,同時也源於它的便利與簡單,而這些正是活動課程所非議之處。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分科課程、科目課程英文關鍵字:subject curriculum 參考資料施良方著。課程理論,1999年初版,頁329-330,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