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暮途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伐楚,一路攻到楚國國都郢城。這時平王已死,伍子胥啣著父兄之仇,憤恨的掘墓開棺,拖出平王屍體,親自用鞭子狠狠地打了三百下。伍子胥有個老朋友知道了這事,叫人送信去責備他報仇的方式太過份了。伍子胥對那送信人說:「你替我告訴申包胥,就說我彷彿是一個趕路的人,天已經晚了,而路途卻還很遙遠(日暮途遠),不得不顛顛倒倒地走路,違背通常的情理來做事。」 【應用】伍子胥回申包胥的話,史記原文是:「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後來人們便把「日暮途遠」或「日暮途窮」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遭逢極端窘迫的處境。語含如按照一般的作法,很難...
鞭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鞭子抽打。《大宋宣和遺事.元集》:「今之官府,督取甚急,往往鞭撻人民取足,至有伐葉為薪以易錢貨。」《三國演義》第八一回:「帳上帳下,但有犯者即鞭撻之;多有鞭死者。」也作「鞭打」。
鄉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鄉下的村落。《儒林外史》第一回:「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闊衣,執著鞭子,口裡唱著歌曲,在鄉村、鎮上以及湖邊,到處頑耍。」《紅樓夢》第三九回:「劉姥姥吃了茶,便把些鄉村中所見所聞的事情,說與賈母。」
猛著先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搶先猛打著鞭子。《晉書.卷六二.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比喻勇往直前的樣子。如:「他凡事都抱著猛著先鞭的精神,連我都望塵莫及。」
鞭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鞭子抽打。《北史.卷五.魏孝武帝本紀》:「日晏還宮,至後門,馬驚不前,鞭打入。」《三國演義》第二回:「攀下柳條,去督郵兩腿上著力鞭打。」也作「鞭韃」、「鞭撻」、「鞭撾」、「鞭笞」、「鞭楚」、「鞭捶」、「鞭箠」。
刎頸至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斥、責罵。 (9) 肉袒負荊:裸露上身,背負荊條。袒,音ㄊㄢˇ,脫衣露出上身。荊,指荊木枝條製成的鞭子,古代用作刑杖。 (10) 寬:度量宏大、包容寬恕。 (11) 卒:終於。 (12) 驩:音ㄏㄨㄢ,通「歡」,友好。
躍馬揚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上馬背揮動鞭子。形容飛快奔馳前進。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一個個躍馬揚鞭,插箭彎弓。」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七齣:「親承朝命賑飢荒,躍馬揚鞭到此方。」
鞭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鞭子抽打。如:「頑皮的小弟常遭父親鞭韃。」也作「鞭打」。
鞭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鞭子抽打。《國語.吳語》:「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木馬不能行,亦不費食,騏驥日馳千里,鞭箠不去其背。」也作「鞭打」。
枕戈俟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他被任用後,在寫給親友的信上說:「我枕著武器等待天明,立志消滅叛逆的胡人,常常怕祖逖比我早一步握著鞭子馳騁沙場。」後來「枕戈待旦」被用來形容殺敵報國之心急切,隨時準備作戰。亦用來形容人全神戒備,絲毫不敢鬆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