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跌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文章音節抑揚頓挫。如:「跌蕩變化的文章,讀來特別興味十足。」也作「跌宕」、「跌踼」。
抑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音調的高低。漢.蔡邕〈琴賦〉:「左手抑揚,右手徘徊。」宋.謝枋得《文章軌範》:「有抑揚,有頓挫。」
晏幾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30?~1106?)字叔原,號小山,宋臨川人,晏殊之子,約為仁宗至徽宗時人。少年生活富裕,晚年則窮困潦倒。曾官太常寺太祝,監潁昌許田鎮。能文,尤工樂府,所作曲折頓挫,直逼花間。著有小山詞一卷。
彬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采華盛的樣子。《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序》:「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彬蔚之美,競爽當年。」《文選.陸機.文賦》:「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
連篇累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連篇累牘」。見「連篇累牘」條。01.明.汪砢玉《珊瑚網.卷一一.張居貞與袁子英詩手稿》:「用筆遣意,疾徐頓挫,濃纖間出,故雖連篇累幅,不厭其多。」02.清.湯斌〈江南鎮江府海防同知冉渠吳公墓志銘〉:「偶爾撰述,信筆抒寫,連篇絫(累)幅。」 
韻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傳統戲曲的唸白。大概以中州韻為讀音、咬字、歸韻的標準,而四聲的調值具有一定的規律。因有四聲的組成,形成抑揚頓挫、鏗鏘有致的語調,較方言的唸白節奏感更強,音樂性更明顯。
朗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達。《文選.陸機.文賦》:「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
禮器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的碑刻。桓帝永壽二年(西元156)立。碑中記述魯相韓敕修飭孔廟、重造禮器等活動。書法結體方整,筆畫瘦勁峻逸、頓挫飛動。碑陰及兩側刻當時資助官吏名及錢數,文字完好,用筆自然奔放。為習漢隸者的範本。
馬連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1~1966)清末民國初北平人,是平劇表演家。早年宗譚鑫培,後私淑賈洪林。他的唱腔悠揚亮麗,結合節奏的頓挫變化,形成瀟灑飄逸的藝術風格,世稱為「馬派」。
倒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詩文時不拘常序,應先敘述的反而在後面補行插入。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籤.卷一九.王維楨.與張太谷書》:「若倒插頓挫之法,自少陵後,善用之者,空同一人而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