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6.86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多難興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昭公四年》載,春秋時,楚靈王遣椒舉為使,想請晉國協助邀集諸侯參加會盟,晉平公想拒絕,司馬侯勸他答應下來,晉平公卻說:「我們有險要可守,又有優良的戰馬可用,齊國和楚國卻是多災多難。握有這三個有利的條件,我們就所向無敵了,沒什麼好怕的。」司馬侯說:「您這樣想是很危險的。自古以來,想倚仗險要地勢、戰馬,和鄰國的災難來取勝,是三件危險的事。古代的聖王都是以盡力修養德行和上天交通,沒聽說他們會專門依恃險要的地勢與戰馬的。而鄰國的災難,也是不可猜測的。也許因為國家多難,反而使國防更為鞏固,疆土更為擴大;也許因為國家無難,反而招致滅亡,失掉疆土。所以鄰國是否有難,您一定不可任意猜測。」晉平公聽了,...
識途老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馬識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雷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0年,遠流)《西張東望》(2001年,大田)《晃動》(2002年,麥田)《行旅畫帖》(2002年,馬可孛羅文化)《刑台與手風琴》(2003年1月,二魚文化)《 Amy與我》(2003年6月,未來書城)《捷運觀測》(2003年11月,二魚文化)《雷驤pocket Watsh》 (2004年12月,臺灣商務)《目的地上海》(2007年3月,西遊記文化) 評論   雷驤是台灣文學界公認的才子,他同時具有作家、畫家、記錄片導演等多重身份,他以坦率不失細膩的文字配以速寫線條的插圖,顯示出一段段的人生紀錄,他筆下所書寫的既是生活...
吐氣揚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揚眉吐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1>,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2>,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3>耶? 〔注解〕 (1) 司命:本指掌管文運的文昌星,此指韓朝宗能獎勵文學,提拔後進,對當時文學之興盛,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 品題:評論人物,定其高下。 (3) 激昂青雲:震盪飛揚於青雲之上,比喻得志顯貴。青雲,比喻顯要的地位。
倚馬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敏捷的文才。見「倚馬可待」條。01.明.李開先〈純庵趙尹征糧受獎帳文〉:「奇資異質,本自天成。發跡賢科,倚馬之才空北冀。」 
七步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出口成章、倚馬可
韓良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占星》、《寶瓶世紀全占星》、《人際關係全占星》、《愛情全占星》等星座書。近作有《狗日子‧貓時間》(馬可孛羅)《食在有意思》(麥田出版)。 評價近年來,台灣的飲食文化興盛,美食文學創作者蔚然成群,在將文字、嗅覺、味覺相結合,以讓讀者看得食指大動,彷彿透過文字看到、聞到、嚐到菜餚的色香味,又能感同身受作者進食時的獨特氛圍,則非韓良露莫屬。隨興的韓良露書寫美味的散文,就像交朋友一樣輕鬆,不過,她堅持不願意向讀者介紹餐館或名菜,因為她不是要寫美食指南,而是希望透過文字和讀者溝通彼此的味覺記憶、釐清人和食物的關係。──蔡康永她一...
長篇累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篇幅極為冗長的文章。《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本府親自看過,長篇累牘,後面還有你的名姓圖書。」《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公子此時,一團興致,覺得這事倚馬可待,那知一想,才覺長篇累牘,不合體裁。」
海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生活於海中,直立游動。頭像小馬,尾巴似象鼻,嘴呈管狀。全身包在骨質的環節所形成的硬殼中,尾巴能蜷曲捲物。雄性海馬尾部腹面有一孵卵囊,長三、四寸,雌海馬產卵於其中,以孵育小海馬。在中藥裡,晒乾的海馬可當強壯劑。也稱為「龍落子」。
老馬識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馬識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