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55 ms
共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蟹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romas ardeola
體長38~41公分,有一厚重且強而有力的嘴,幾乎與頭等長。身體由黑、白兩色組成,背及飛羽黑色,飛行時下背部白色V字型斑明顯。尾羽灰色,腳為灰綠色,雌雄羽色相同。亞成鳥黑白對比較不明顯,為灰白及黑褐的對比。
分布於印度洋沿岸,包括非洲東部及亞洲南部之波斯灣地區及阿拉伯半島,冬季部分遷移至非洲東南、馬達加斯加及印度半島、安達曼等地。
棲息於沙質海岸、瀉湖、珊瑚礁地形。主要以蟹類為食,亦會利用其他甲殼動物及軟體動物,常在淺水或潮間帶成小群至大群覓食活動,以黃昏及夜間的活動最頻繁。飛行速度緩慢且高度低。繁殖期4~7月,為集體營巢,於沙丘上挖一1~3公尺深的洞穴,內有一室,產1枚純白色的卵,雛鳥離巢前皆待在洞穴中,與其他鷸鴴科鳥類不同,甚至在離巢幾個月後,還會向親鳥乞食。
鳥綱(Class Aves)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蟹鴴科 (Family Dromadidae)
|
紅胸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aradrius asiaticus
體長18~20公分。喙黑色,腳長,呈綠色或褐色;翅長,尾羽寬而圓,邊緣白色,飛行時腳趾超過尾羽。雄鳥繁殖羽之頭頂至後頸、背部和尾羽為暗褐色,眉白色,面部和喉部為白色,但過眼線暗褐色並與後頸相接。上胸部紅褐色,下胸部至腹部、尾下覆羽白色,上、下胸部的邊緣黑色。雌鳥繁殖羽則胸部灰褐色而沒有黑線。非繁殖羽之頭部羽色和繁殖羽相似,但褐色部分較淡,白色部分偏暗黃色,胸部具灰褐色斑點。幼鳥羽色與成鳥非繁殖羽相似,但翼上羽毛具紅褐色和暗黃色邊緣。
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及澳洲,夏季於歐亞大陸繁殖;冬季於非洲南部和東部,亞洲南部及澳洲北部度冬。
棲息於短草地或裸露的空地,常成大群一起覓食或飛行。遷徒時多直接飛抵目的地,中途不停棲。平常叫聲有大而尖銳的“tyup-tup”聲、長的“tptp-tptptp”聲、輕柔的“tik”聲及刺耳的“kwhitt”哨音。繁殖期4~7月,雄鳥求偶展示時會重複發出三音節的鳴唱聲,巢築於乾草原上,和水域有一段距離。
鳥綱(Class Aves)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鴴科 (Family Charadriidae)
|
蒙古鴴(指名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型,繁殖羽及非繁殖季羽色相異。繁殖羽前額有一白斑,頭上淡紅褐色,過眼線黑色上緣有白紋,背及翼上覆羽為一致的灰褐色。初級飛羽及次級飛羽灰褐色,基部白色,翼展開形成白色翼帶,翼下覆羽白色。喉部及上頸白色,下頸、後頸及胸部紅褐色,上緣為黑色線。下胸、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腋淡橙色。非繁殖羽頭部有明顯白色眉斑與額部白色相連,過眼線褐色,下頸、上胸原紅褐色部分轉換成淡褐色。幼鳥羽色似非繁殖羽,但額及眉斑帶棕黃色。飛行時腳不超過尾端。眼暗褐色,喙黑色,跗蹠及趾暗綠褐色。
|
跳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型粗重的麥雞類,雌雄鳥同型。頭頸為一致的淡灰黑色,有些帶些褐色,肩羽及三級飛羽為一致的褐色,外側中覆羽白色,大覆羽羽尖白色,次級飛羽白色,初級飛羽黑色,腰及尾上覆羽白色,翼下覆羽全為白色;尾白色,有黑色次末端帶,以中央尾羽最寬。胸灰黑色,與腹部相接有黑色帶,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第一年幼鳥的頭及胸部為褐色。喙黃色末端黑色,喙基部有一小塊黃色肉垂,眼紅色,有窄的黃色眼圈,跗蹠及趾亮黃色。
|
灰斑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型,繁殖季與非繁殖季的羽色相異。繁殖羽額部眉線以上、頸側至上胸為白色,背面自頭頂、後頸、背至腰部為黑色羽帶白色邊緣。初級飛羽黑褐色,內側各羽的基部白色,次級飛羽及三級飛羽暗褐色,外瓣具黑白相間的橫斑,翼上各覆羽黑色有白色羽緣,尾上覆羽白色,有黑色橫斑。喙基、眼先、耳羽以下經喉、胸、腹部黑色,尾下覆羽白色。非繁殖羽背面黑褐色,帶白色邊緣,腹面白色帶褐色斑紋,飛行時可見腋部黑色。喙黑色,跗蹠及趾黑色,眼暗褐色。
|
金斑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luvialis dominica
體長24~28公分。喙大,呈黑色,虹膜暗褐色;翅長,腳灰黑色,飛行時腳趾沒有超過尾羽。雄鳥繁殖羽背部金黃色;頭部、胸腹部至尾羽腹側皆為黑色,眉至胸側具白色斑紋。雌鳥繁殖羽身體下方的羽毛白色部分較多。非繁殖羽背部暗灰褐色,胸部灰色,腹部白色。幼鳥頭頂、上背、肩羽暗褐色帶有淡黃色斑點,眉白色,胸部、脅、上胸部具灰色斑點。
廣泛分布於舊大陸,夏季於西伯利亞及阿拉斯加西部繁殖,冬季遷移至非洲、亞洲南部及澳洲度冬。
單獨或成小群於海岸附近的泥灘、沙地、沼澤、內陸河邊緣、草地活動,5~7月之間在排水良好的極地凍原繁殖。具覓食領域,捕捉草叢中飛行的昆蟲為食。飛行或行走時會上、下擺動身體,警戒時則不停的探頭。叫聲為單音節或雙音節的“tu-ee”、“chu-wit”、“ki-ee”、“ki-wee”聲。
鳥綱(Class Aves)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鴴科 (Family Charadriidae)
|
鐵嘴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型,繁殖羽與非繁殖季羽色互異。繁殖羽前額有一白色斑塊,頭上、後頸、後頭淡紅褐色,眼先經眼至耳羽有一寬黑色的過眼線,喉部及前頸白色,下頸紅褐色,向後延伸淡紅褐色的後頸。體背、肩羽、背、腰、尾上覆羽、尾羽及翼的覆羽均為灰褐色,初級飛羽及次級飛羽暗褐色,基端白色,展開形成白色翼帶。腹面胸、腹、腋、尾下覆羽白色。非繁殖羽有明顯的白色眉斑,過眼線灰褐色,上胸原紅褐色部分轉為大塊褐色斑紋。眼褐色,喙黑色,跗蹠及趾欖褐色。
|
環頸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型。繁殖羽額白色,上喙基部黑色,黑色寬過眼線延伸至耳羽,上緣有白色斑。頭上、背、肩羽、腰及尾上覆羽灰褐色,翼灰褐色,飛羽基部白色展開時形成帶狀。下頸至頸側有一寬黑色頸環帶,胸、腹白色。非繁殖季喙前端變黑色,過眼線及頸環呈黑褐色。喙黃色,尖端黑色,跗蹠及趾橙黃色。
|
劍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型。繁殖羽與非繁殖羽的羽色略異。繁殖羽前額白色,前頭黑色,眼先至眼基黑色,延伸為黑色過眼線,後部上方有小塊白斑。頭頂、背部、腰及尾上覆羽灰褐色。翼上覆羽灰褐色,翼下覆羽白色。喉、頸白色,白色頸環連於頸後,下頸有黑色頸環,頸環較同屬鳥種窄。胸、腹及尾下覆羽白色。喙黑色,較同屬的鳥為長;腳長、淡黃色,眼暗紅色;有很窄的橙黃色眼圈。
|
土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燕鴴科鳥類的通稱。尾羽剪刀狀,能飛行捕食昆蟲,又能在地上覓食,兼具燕與鷸的特性。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