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鳩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坐享其成。參見「鳩佔巢」條。《三國演義》第三三回:「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依棲,來此相投,是鳩奪巢之意也。」
鴉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紛亂的樣子。多指受驚恐而慌亂的狀態。《英烈傳》第二三回:「就將火四散放起,烈焰沖天,吳兵鴉飛亂的逃走。」也作「鴉飛雀亂」。
灰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acticus torquatus
體長約27公分。喙長而直,基部灰色,末端下勾,黑色。腳短,黑色。頭部黑色,肩部白色,背部和尾羽灰黑色,腹面污白色,尾下覆羽白色。雌雄相似。幼鳥頭部亦為灰黑色,其餘類似成鳥。
共4亞種,分布於澳洲沙漠以外的地區及塔斯馬尼亞島。
於開闊的樹林和灌叢地帶活動。善於飛行,速度快,以小型的鳥類、昆蟲、蜥蜴和鼠類為食物,通常從停棲的枝頭上飛撲而下捕捉獵物。與一般的猛禽不同的是,鐘不會用腳固定獵物,因此必須將獵物殺死後帶到樹上,固定在樹枝分叉處或是插在刺上面,再用喙撕裂,其英文俗名(Butcherbird)就是從這種行為而來的。叫聲為富旋律的哨音,雌雄會合唱,同時互相低頭鞠躬。配對的灰鐘有固定的領域,會猛烈地攻擊對巢有威脅的掠食者。巢主要由小樹枝構成,內襯細根和藤蔓,通常位於大樹枝的垂直分叉處。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Family Cracticidae)
褐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mipus picatus
體長13~15公分,雄鳥頭部、後頸至背部及飛羽均為黑色,腹面灰白色,中覆羽及內側飛羽邊緣白色,而使翼上看起來有一塊大白斑。腰白色,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末端均為白色,且愈靠外側白色區塊愈大,雌鳥大致似雄鳥,但背面為黑褐色,亞成似雌鳥,身上有許多皮黃色的斑紋。
共4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包含印度次大陸、中國西南至東部、東南亞、蘇門達臘及婆羅州。
棲息於常綠闊葉及落葉混交林、次生林或是森林邊緣,常小群或和其他種類混群,於喬木中層活動,覓食行為和鶲科鳥類相似,鳴聲急促而尖細。繁殖期2~3月,巢小而精緻,築於離地3~12公尺高的樹枝上,每窩產2~3顆卵。本種在東南亞各地大多為普遍留鳥。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山椒鳥科(Family Campephag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cephala clangula
體長45~47公分。雄鳥繁殖羽喙黑色,腳橙色,頭部三角形,暗綠色並具有光澤;眼黃色,喙基部到眼之間有一明顯的圓形白斑。頸、胸、脅、腹部為白色,背部、尾下覆羽為黑色,飛行時可見中、大覆羽內側、翼鏡皆為白色,其他部分則為黑色。雌鳥喙黑色,先端橙色,頭部褐色,眼淡黃色,頭、頸交界有一白色頸圈,下頭、胸、脅、背部為灰色,腹部為白色,尾下覆羽灰褐色。雄鳥的非繁殖羽與雌鳥相似,但喙先端為黑色。亞成雄鳥似雌鳥,但其頭部具明顯白斑。
廣泛分布於北半球。歐亞大陸族群繁殖於北極凍原、蒙古北部及中國大陸東北;冬天分布歐洲中部及南部、亞洲中部、中國大陸南方。北美洲族群繁殖地分布於北美洲五大湖;冬季則往南遷徙至墨西哥灣東岸及加州西部。
夏天棲息於接近樹林的寬廣淡水水域;冬天則棲息於湖岸、河岸、沙洲、沼澤環境。以水中無脊椎動物、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為主要食物。不常鳴叫,雄鳥叫聲為兩聲的“zeee-zeee”,稍微帶點鼻音;雌鳥叫聲則較為瘖啞。巢築於洞內,尤其是樹洞或巢箱。
鳥綱(Class Aves)
雁形目(Order Anseriformes)
雁鴨科(Family Anatidae)
叫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間相傳的一種吉兆。傳說在農曆大年初一時,誰家附近有喜鳴叫,則該戶人家未來一年將大吉大利。而平時,若有喜在屋前屋後或人的面前鳴叫,則表示將有喜事或賓客臨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巢,夫人之德也。」或亦指祝嫁女之詩。首章二句為:「維有巢,維鳩居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燕雀目鴉科。客家人將其稱呼為「長尾鳥」或「山阿」,自古即被視為一種吉祥鳥。民間傳說聽見此鳥鳴叫,表示將有喜事發生,故又被稱為「喜」。
通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烏鴉與喜同巢。比喻不同類的動物和睦共處。《隋書.卷七二.孝義傳.郭儁傳》:「家門雍睦,七葉共居,犬豕同乳,烏通巢,時人以為義感之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rallina cyanoleuca
體長約27公分。喙直,象牙白色,喙峰黑色;腳強健,黑色。羽色黑白相間:雄鳥前額、頭頂、後頸至背部黑色,眉線白色,過眼線黑色,部分翼羽白色,部分黑色,尾羽黑色。喉部至上胸部黑色,腹部白色。雌鳥前額、喙基部至喉部白色,頭頂經過眼睛、頸側至胸部黑色,眼後至肩部白色,其餘與雄鳥相似。
分布於澳洲、塔斯馬尼亞島及新幾內亞東南部。
棲息於開闊的草原和農地。在地面上覓食昆蟲、蝸牛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經常在湖泊或是池塘的邊緣出現,並逐漸適應人為環境,成為市鎮中常見的鳥類,經常無視於繁忙的交通,沿著車流不斷的路邊行走。叫聲為嘹亮的“pee-wee”。森林的砍伐以及在乾燥地帶提供的水源,擴展了鷚的活動範圍;但在某些地方則族群數量持續下降,可能是因為水質轉化,或是人類為了消除肝吸蟲而毒殺蝸牛,導致其食物減少。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鷚科(Family Grallinidae)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