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元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魁禍首,大惡。《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幹國之重。」宋.岳飛〈題新淦古寺壁〉詩:「斬除元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非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易經.繫辭下》:「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指非本分所應得者。《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
得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得適當的處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四海輻湊,靡不得所。」《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
棄邪從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棄惡行,回歸正道。《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後主禪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也作「棄邪歸正」。
排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排陣勢。如:「諸葛亮擅於排陣。」《西遊記》第五回:「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擺列;青銅劍,四明鏟,密樹排陣。」
情見乎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情流露於字裡行間。參見「情見乎辭」條。《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謂為信然」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時,情見乎言,志氣所存,既已定於其始矣。」
屈指而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屈指可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屈指,用手指計算事物的數量。據《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記載:魏文帝時,任命張郃為節度使督導關中諸軍。他到達荊州時,正好是冬天河流水淺的時候,大船無法通行,只好住紮在方城。此時正好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魏文帝很擔心,不僅親自到河南城巡視,還增派軍隊給張郃,並問等他趕到,陳倉是否保得住?張郃知道諸葛亮的軍隊沒有太多糧食,不能久攻,於是回答:「不用等臣到,諸葛亮就先撤退;我用手指計算,諸葛亮的軍糧維持不了十天。」後來「屈指可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數量很少。
非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是很好的辦法。三國蜀.諸葛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顧王業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為非計。」
用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施展才能。《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大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答事物之理。《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伏惟陛下邁蹤古聖,蕩然無忌,故雖敵國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所革諱,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