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48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主日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星期天為兒童和青少年進行宗教教育的學校或班級,通常隸屬於一個教會或教區。第一所主日學由英格蘭的雷克斯(Raikes, Robert)於西元一七八○年開辦。
婆羅門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古代婆羅門族專奉的宗教,有多種派別,都以梵王為主,以四吠陀論為經。佛教興時大衰,佛滅後復興。
印加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美安迪斯山脈地區的古代文明。其全盛時期約在西元一千四百年左右,宗教信仰為自然崇拜,祭祀時以人為犧牲。已有雄偉的宮殿、廟宇、城市等建築物。
灌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金剛乘儀式。當上師向其弟子傳授一種新法門之前,所舉行的宗教儀式。上師以聖水灑在弟子頭頂,以象徵授予力量。2 隋唐時的高僧。為天台宗五祖。俗姓吳,舊籍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後遷臨海章安(今浙江境內),故世稱為「章安大師」、「章安尊者」。
寶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講唱文學。由唐代變文和宋代和尚的說經發展而成。本為敷演宗教故事,以引起人們的信心,其後題材不斷衍生、擴大,有改編自戲劇、小說與民間故事,甚至於也有敷演時事。
慈善事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於惻隱之心或宗教信仰,提供不幸者衣食上的滿足或生活上的照顧等社會服務工作或機構。
敬虔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七、十八世紀間,日耳曼路德教會改革派的主張,反對當時教會內的形式主義及僵化禮儀,重視信仰的內在真實感受,及由此而生的敬虔態度。主張改良大學中的宗教教育,領袖為斯賓納(Spener)。
儒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儒家學說為中心而形成的思想學派或教義。[例]中國儒教雖非宗教性質,但其影響力及重要性正好比基督教在西方一般。 △孔教
講經說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述討論宗教經典,宣揚教義。元.鄭廷玉《忍字記.楔子》:「我佛在於靈山會上,聚眾羅漢,講經說法。」《四遊記.南遊記.第一回》:「到今日來,靈山興旺,今十大弟子,講經說法。」
路加(Luk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