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灌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金剛乘儀式。當上師向其弟子傳授一種新法門之前,所舉行的宗教儀式。上師以聖水灑在弟子頭頂,以象徵授予力量。2 隋唐時的高僧。為天台宗五祖。俗姓吳,舊籍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後遷臨海章安(今浙江境內),故世稱為「章安大師」、「章安尊者」。
醍醐灌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牛奶中精煉出來的乳酪澆到頭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得到啟發,澈底醒悟。《西遊記》第三一回:「那沙僧一聞孫悟空的三個字,好便是醍醐灌頂,甘露滋心。」《紅樓夢》第六三回:「寶玉聽了,如醍醐灌頂,噯喲了一聲,方笑道:『怪道我們家廟說是鐵檻寺呢,原來有這一說。』」亦可比喻令人感到清涼舒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澆水。如:「灌溉」、「引水灌田」。
注入。如:「灌酒」、「灌藥」、「灌迷湯」。
錄製。如:「灌唱片」。
低矮叢生的木本植物。如:「灌木」、「灌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最上面的部分。如:「頭頂」。
物體最上面的部分。如:「屋頂」、「樓頂」、「山頂」。
違逆、冒犯。如:「頂嘴」、「頂撞」。
代替、遞補。如:「頂替」、「頂名」、「頂缺」。
最、非常。如:「頂多」、「頂好」。
支持、支撐。如:「頂住門,別讓他進來。」、「這件事有我頂住,你不必害怕。」
等於、相當於。如:「他一個人可以頂兩個人用。」
以頭支承。如:「頂天立地」、「頭頂著草帽」。
財產的承受或出讓。如:「頂下一間店面」。
量詞。用於計算帽子、轎子等的單位。如:「一頂草帽」、「兩頂斗笠」。
醍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比喻最高妙的佛法或智慧。[例]醍醐灌頂
喇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師。為藏語blama的音譯。指通過其宗派所規定修法課程且具有灌頂資格的修行者,或是被認可的喇嘛轉世者。喇嘛並不一定是出家人,在西藏民間則廣泛用於對任何受尊敬的僧人或法師的稱呼。
智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陳、隋時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陳,字德安,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人。中國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實際的創始者。十八歲投湘州果願寺法緒出家,二十三歲拜慧思為師,修習禪法,證得法華三昧。並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發明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體系。隋文帝授予「智者」之號。世稱「智者大師」。著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各二十卷及《四教義》等傳也,生前度僧四千餘人,傳業弟子三十二,以灌頂、智越等最著名。
甘露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甘美的露水滋潤心脾,比喻心中的苦悶煩惱得到解脫,使人神清氣爽,渾身暢快。《西遊記》第三一回:「那沙僧一聞孫悟空的三個字,好便似醍醐灌頂,甘露滋心。」
不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譯經家。法名智藏,不空是他受灌頂號不空金剛的簡稱。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人,一說西域人。幼年出家,十四歲在闍婆國(今印尼爪哇)遇金剛智三藏,隨來中國,學習唐、梵經論。開元二十九年金剛智圓寂後,他奉詔出使獅子國。並利用這個機緣在普賢法闍黎學習密法三年,廣事搜求密藏和各種經論共一千二百卷。天寶五年回長安,奉敕於淨影寺從事翻譯和開壇灌頂。安祿山之亂,不空雖身陷長安,但仍和肅宗暗通消息,所以肅宗還都,不空受到朝野的傾心崇奉,傳法譯經,教化頗盛。大曆九年圓寂,世壽七十,代宗敕贈司空,諡「大辯正」。中唐時期佛教各宗競立,密法漸行,頗有要求抉擇統一的趨勢,不空的譯述,正表現了他的體認和努力,並取得很大的成就,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四大譯經家,所譯的經典,包括顯教、雜密、金剛界、大樂、雜撰五大類。
法華文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妙法蓮華經文句的簡稱。十卷(或分二十卷),智顗講述,弟子灌頂筆錄。智顗依佛與眾生的關係、判教、本門和跡門、自己觀修的心得,四個層面解釋《法華經》。為天台三大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