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保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顧不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劉聰是東晉十六國時匈奴漢國開創者劉淵的第四子,劉淵死後自立為帝。隔年攻陷洛陽,擄晉懷帝司馬熾,繼而殺之。後又攻陷長安,擄晉湣帝司馬鄴。當時晉朝大將軍趙固攻河東,揚言要活捉劉聰的兒子劉粲,以贖回晉湣帝。晉軍企圖偷渡洛水和汭水,襲擊劉粲的部隊,劉粲的部下王翼光發現後,馬上報告劉粲。但劉粲太過輕敵,認為趙固連堅守都忙不過來,哪裡還能渡河偷襲?沒想到當夜,晉軍就渡河襲敗了劉粲的軍隊。後來「自顧不暇」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自身難保,沒有餘力再管別的事情。
歸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琴曲名。相傳為曾子所作。《文選.卷一五.賦.張衡.思玄賦》:「嘉曾氏之歸耕兮,慕歷阪之嶔崟。」李善注引《琴操》:「歸耕者,曾子之所作也。曾子事孔子十有餘年,晨覺,眷然念二親年衰,養之不備,於是援琴鼓之曰:『歔欷歸耕來兮,安所耕歷山盤兮!』」
踣不復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天地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一噎1>之故,絕2>穀不食;一蹶3>之故,卻足4>不行。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繩墨者章。 〔注解〕 (1) 噎:音|ㄝ,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 (2) 絕:拒絕。 (3) 蹶:音ㄐㄩㄝˊ,顛仆、跌倒。 (4) 卻足:畏縮不敢再跨出腳步。卻,退後。
為蛇添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1>有祠者2>,賜其舍人3>卮酒4>。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5>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6>。』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7>無足,子安能8>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9>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虵(蛇)足也。」昭陽以為然,解軍而去。 〔注解〕 (1)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
劫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災難之後。如:「他劫餘歸來,提起災難的種種,還心有餘悸。」
西門豹佩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魏西門豹性急,因而佩韋,以韋的柔軟來警惕自己。見《韓非子.觀行》。後以西門豹佩韋指以有餘補不足,以長補短。
盜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竊盜的首領。《韓非子.解老》:「大姦作則小盜隨,大姦唱則小盜和。竽也者,五聲之長者也,故竽先則鍾瑟皆隨。……故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而資貨有餘者,是之謂盜竽矣。」
斬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砍伐。《荀子.王制》:「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三國演義》第七八回:「操大喜,即令人工到彼砍伐。次日,回報此樹鋸解不開,斧砍不入,不能斬伐。」
幃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寢室。晉.潘岳〈悼亡〉詩三首之一:「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唐.白居易〈昭君怨〉詩:「只得當年備宮掖,何曾專夜奉幃屏。」
執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捕獲戰俘。《詩經.小雅.出車》:「執訊獲醜,薄言還歸。」《漢書.卷五五.衛青傳》:「執訊獲醜,敺馬牛羊百有餘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