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6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斯里蘭卡國家歌舞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70年,團長為嘉倫斯.戴維納(Clarence Delwela)。舞團有二十八位職業舞者與樂師,代表該國至國內外參加各國藝術節演出,舞團負有傳遞該國文化的傳承責任,因此演出的舞碼與該國的宗教傳統(回教)、歷史傳說、儀式祭典有關。由於斯里蘭卡文化受印度影響深遠,故很多舞蹈或神話題材都與印度的兩部史詩「羅摩衍納」、「摩訶婆羅多」有關,而舞蹈的手勢動作更是源自印度的「手印」〔見(Mudra)〕。舞蹈的音樂為著名的甘美朗樂器,舞者皆能歌善舞,團長本身即為著名的「軍隊文化舞團」經理人,來自坎地的貴族家庭,並且擁有自己的舞團。他本人除致力於舞團的提昇,更深入斯里蘭卡偏遠地區採風,研究該地的...
第七屆香港亞洲藝術節1982。
|
阿里山月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下表面中肋上全被毛(至少中肋上之縱溝被毛)。穗狀花序,密被毛;小苞片具殼狀;包被1朵花,長約2.2 cm;花密生。果極緊密排列,果間常見乾枯小苞片。
|
阿里山女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柔軟,略被毛。葉薄革質,近無柄,長3.5-7 cm,側脈不明顯;葉柄長2-3 mm。花序頂生具4-5對分枝。花冠筒長約6.5 mm。
|
馬里涅拉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一種在秘魯以3/4拍和6/8拍的歌唱舞蹈,此活潑的舞蹈由數對舞者揮舞著手帕表演。此舞為西班牙的精粹,從智利引進秘魯,起初叫奎卡智利那(Cueca Chilena)或智利那(Chilena),在十九世紀當秘魯和智利作戰時改為馬里涅拉舞,此新名字是為紀念秘魯海軍,但此舞保留了智利的桑馬古威卡舞(Zamacueca)。不管舞蹈或唱歌,都以活潑的節拍進行,為一種追求和退卻式舞蹈。舞者相向但不觸碰,各自揮舞一條手帕。此舞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形式,在玻利維亞和阿根廷都有類似的舞蹈〔見桑馬古威卡舞〕。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阿里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雄市甲仙(附錄-地名-舊地名)
|
卡波里歐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動作名。由義大利的《卡布利歐》舞(capriole)得此名,據說與「羊之跳躍」有關。然而,更早的源頭是「勝利之舞」(Cap Ruelle),此由來為學生在板球、划船、或其他運動競賽中奪「冠」(Cap)時,會有歡躍之動作,而稱之。所謂「ruelle」,原是「王圈」(circle of the king)之意,喻表極其尊貴,而「王圈之舞」更為眾人所尊崇。因此,「冠」(Cap)應與「羊」(goat)無關,而是指「第一名」的地位,如「教士之首」(capitus)此字之原文字首。在儀式或舞劇、啞劇的表演中,以「冠」或「帽」來顯示致敬與誇示的意思者不勝枚舉。另外,拉丁文的「capriolus」一詞,雖...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阿里山燈心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莖圓。葉平扁如一般禾草葉。花多朵,排成圓錐狀聚繖花序,頂生。
中部中高海拔潮濕地上。
|
亞當,胡里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是印尼的編舞家,她的努力和創作成果表現在屬於四百萬人的《米南卡保舞》(Minangkabau)上,而其中遭逢西方的、國家的以及其他本土文化的掙扎。胡里亞發起回歸米南族(Minang)根源來改變《米南卡保舞》之運動,並獨具創見去研究和引導《米南卡保舞》使其成為劇場藝術。她最偉大的貢獻在於發明了《米南卡保舞》的舞蹈技巧,供作該舞舞者和編舞者的專業訓練基礎。不像其他的編舞者受宮廷舞蹈的影響,而侷限於嚴格的規範和既定的形式;胡里亞的作品,基本上運用以民眾為本的諸多民俗傳統,其娛樂性以及各村莊間的表現皆不相同。這些村莊舞蹈的傳統全部都以武藝為基礎,胡里亞保留武藝元素,從這些武藝動作中發展出自己的舞...
Sal Murguianto《Moving Between Unity and Diversity》The Drama Review, Summer 1993.
|
加卡里里舞、戰鬥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一種戰鬥舞蹈;模擬印尼麻六甲(Molucca)群島中安汶島(Ambon)、班達島(Banda)、特納提島(Ternate)等島上原住民間的衝突與戰鬥。《加卡里里舞》(Tjokalde)具有一種傳統的宗教特徵,僅於重要節慶場合始做演出,且其準備工作極為瑣碎,費時又費錢。舞蹈形式是舞者表演激烈之動作,做高跳躍和喊叫。身著最古老之戰士服,裝扮成戰士,頭部模仿中世紀曾入侵他們的荷蘭人及葡萄牙人的軍隊,帶著銅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歐幾里德分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從紐約市在1916年開始實施建築分區管制後,分區(zoning)成為土地使用管制最常用的方式,其中又以歐幾里德分區最為人所熟知。歐幾里德分區之來源係1926年美國最高法院在判決「歐幾里德村對阿姆不勒(ambler)不動產公司訴訟案」,支持歐幾里德村綜合分區管制條例而一舉成名。位於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郊區的歐幾里德村,為避免克里夫蘭市工業區漫延對該村居民安全與健康造成威脅而制定綜合分區管制條例,以分區方式規定住宅、商業、工業等土地使用之區位與使用之強度(基地大小與高度)。對於不動產開發商而言,此種分區管制降低了土地開發的價值,因而有阿姆不勒不動產公司對歐幾里德村之控訴案,其案由歐幾里德村...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