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惰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懶惰懈。《荀子.禮論》:「其立聲樂、恬愉也,不至於流淫惰慢;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於隘懾傷生,是禮之中流也。」
分文不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不悅,轉而向臨汝侯敬酒。臨汝侯正與護衛程不識耳語,沒注意到灌夫來敬酒,因此沒有理會他。連續受到兩次慢的灌夫,加上幾分醉意,頓時怒火中燒,大發雷霆,向臨汝侯罵道:「我平常就說程不識不值一錢,你還學女人和他咬耳朵講俏俏話!」經過這麼一鬧,原本就與他結怨的丞相更為憤怒,上書彈劾他大不敬,派人逮捕灌夫,並與其家人一起論罪問斬。灌夫的好友魏其侯想要救他,上書武帝替他說好話,卻因此受到牽連,被讒言所害,也遭來殺身之禍。後來「一錢不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毫無價值。「一錢不值」較早的書證如《文明小史》第三○回:「但則我們中國已被外洋看到一錢不值,所以他們犯了我們的法不能辦罪,我們百姓要傷了...
動心驚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吳。吳2>處之以椒華之房3>,貫細珠為簾幌4>。幌5>內竊窺者,莫不動心驚魂,謂之神人。吳王妖惑,於國政,及越兵入,乃抱二女以逃吳苑。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古詩》。 (2) 吳:指吳王,疑是夫差(?∼西元前473),因父闔閭為越王句踐所敗,故敗困句踐於會稽,以報父仇,並率精兵北會諸侯於黃池,與晉爭霸,句踐乘虛而入,遂滅吳,夫差自剄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3) 椒華之房:建築精緻,裝飾華麗的房子。 (4) 幌:簾子。《太平御覽》原作『熀』,茲據《太平廣記.卷二七二.美婦人.夷光》校改。 (5) 幌:《太平御覽》原作,據《太平廣記.卷二七二.美婦人....
圓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成全。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你若圓成了我呵!重重的相謝你。」《醒世恆言.卷二三.金海陵縱欲亡身》:「只限你在一個月內,要圓成這事,不可十分緩。」
讒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疾惡讒言之鼎。一說讒為地名,禹鑄九鼎於甘讒之地,故稱為「讒鼎」。《左傳.昭公三年》:「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況日不悛,其能久乎?』」
肝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發生在肝臟的惡性腫瘤。以原發性肝癌居多,繼發性肝癌主要由消化道或其他器官惡性腫瘤轉移而來。患者有全身倦、厭食、腹痛等病症。早期發現的是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末期則只能以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阻塞療法來控制病情。肝癌發病原因,大多與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有關係。
一毫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絲不苟」之典源,提供參考。 ※《周禮.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施十有1>二教焉:一曰以祀禮2>教敬,則民不苟3>;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三曰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四曰以樂禮教和,則民不乖;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則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則民不;九曰以度教節,則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則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注解〕 (1) 有:同「又」,音|ㄡˋ。 (2) 祀禮:祭祀的典禮。 (3) 不苟:不輕忽、不草率。
分毫不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不悅,轉而向臨汝侯敬酒。臨汝侯正與護衛程不識耳語,沒注意到灌夫來敬酒,因此沒有理會他。連續受到兩次慢的灌夫,加上幾分醉意,頓時怒火中燒,大發雷霆,向臨汝侯罵道:「我平常就說程不識不值一錢,你還學女人和他咬耳朵講俏俏話!」經過這麼一鬧,原本就與他結怨的丞相更為憤怒,上書彈劾他大不敬,派人逮捕灌夫,並與其家人一起論罪問斬。灌夫的好友魏其侯想要救他,上書武帝替他說好話,卻因此受到牽連,被讒言所害,也遭來殺身之禍。後來「一錢不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毫無價值。「一錢不值」較早的書證如《文明小史》第三○回:「但則我們中國已被外洋看到一錢不值,所以他們犯了我們的法不能辦罪,我們百姓要傷了...
頭昏腦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腦昏暈,沒有精神的樣子。元.趙明道〈鬥鵪鶉.燕燕鶯鶯套.紫花兒〉曲:「困騰騰頭昏腦悶,急煎煎意穰心勞。」《紅樓夢》第九八回:「話說寶玉見了賈政,回至房中,更覺頭昏腦悶,懶動彈,連飯也沒吃,便昏沉睡去。」
慢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慢惰。《三國演義》第四回:「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魏書.卷一○二.西域列傳.序》:「牧犍事主稍以慢惰。使還,具以狀聞,世祖遂議討牧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