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527 ms
共 15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忽剌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然、一下子。《程乙本紅樓夢》第一六回:「姑媽知道你二爺來了,忽剌巴兒的打發個屋裡人來!原來是你這蹄子鬧鬼!」也作「忽剌八」。
|
杜巴那舞蹈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舞團成立於1982年,隸屬於政府公安部門(Minister of Internal Security)。杜巴那在斯里蘭卡的山區地帶,位於歷代首都坎地(Kandy)的東部,該區以擊鼓和舞蹈著名。相傳擊鼓是為了驅除惡魔、打敗敵人與入侵者,以雷霆萬鈞之鼓聲在山區響徹雲霄,集結眾人之士氣與勇氣以戰勝敵人或惡魔、病魔。舞者由男性演員擔任(斯里蘭卡的舞蹈以前不准女性跳舞),並帶面具表演。每年舞團除為宮廷、政府演出外,並在斯里蘭卡地區巡迴演出。
第八屆亞洲藝術節,1983。
|
巴兒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方言。指哈巴狗。
|
淋巴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長於淋巴組織的惡性瘤,多見於頸部、腹腔、扁桃體等處。因會蔓延他處,或產生白血病,故須以化學、放射線或手術等法加以治療。
|
嘎巴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乾涸凝結的東西。如:「瞧你的衣服上還留著粥嘎巴兒,準是吃過早餐了!」
|
加巴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世紀猶太宗教哲學的一派,主張對宗教經典作神祕的解釋。其哲學結合東方神話及希臘思想而成,流傳於歐洲各地。後泛指神祕的教義、魔法。
|
大旋轉巴斯克舞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大旋轉巴斯克舞步〈grand pas de basque en tournant〉。動作像前移的大巴斯克舞步〈grand pas de basque en avant〉,但前兩個動作是用直腿做的。第五位置半蹲〈demi-plié〉,用左腿到90度做一個前半的外轉的空中腿部二分之一大繞環〈demi-grand rond de jambe en dehors〉,往上跳時,用右腿到90度做一個後半的內轉空中腿部二分之一大繞環〈demi-grand rond de jambe en dedans〉。左腿柔和下沈〈fondu〉再把右腿合到前第五位置,接著馬上在二分之一踮立〈en demi-poin...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
雅巴達奧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源自法國西北部的不列塔尼(Brittany),一種以活潑的2/4節拍、至少由四對男女合跳的舞蹈,在Cornouaille仍有人在跳這種舞。雅巴達奧據說是源自Jabad,在不列塔尼語中它的意思是薩拉邦舞。但這兩種雅巴達奧舞和薩拉邦舞,在形式上看不出有何關聯。隨著些微的變化,有兩種動作,女方依順時鐘方向前進環繞,直到每一位都回到搭檔身邊。啞巴達奧舞隱含了啞劇, 啞劇可表現出舞蹈原始形式中的一個古老被遺忘的目的,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的︰在第一個動作時,女孩們原地舞蹈,男孩則把手背在臀上以挑戰的姿態向中心前進,以右腳俐落地踩踏地面,舉起右手成威脅狀。回到搭檔的身邊時,每個男孩由右向左地經過前方的女孩,然...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辛丁巴;成年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非洲坦桑尼亞(Tanzania)瓦瑪孔帝(Wamakonde)族人的青少年男女成年舞蹈,配合著當地響聲迷人的「利甘嘎」雙頭鼓(Liganga)、馬林巴琴及鈴鐺聲,展現出別具特色的舞蹈。此舞在完成「叢林學校」成年式之後所跳的舞。由青少年男女參與,舞蹈重點為臀部的迅速搖晃動作,女舞者腰部包著特別的布料,男舞者著一環狀帶鬚物繞在短褲外圍,這些服飾更彰顯臀部動作的特色。鼓手大多以棒擊鼓,唯有主要鼓手以手擊鼓,他在演奏時呼喊:「瓦!黏播!」(Wa Nembo)意為「準備好要跳舞了嗎?」其他鼓手即喊答:「伊婁!」(Elo!),意為「我們已跳脫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了,準備成為成年人。」主要鼓手掌控著舞蹈的...
K.W. Asante《African Dance》1996.
|
薩巴耶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流傳於新疆的喀什一帶維吾爾族聚居區。《薩巴耶舞》是維吾爾語,漢譯為《鐵環舞》。薩巴耶一詞,原是維吾爾族一種民間打擊樂器的稱謂。在長三十∼四十公分的木棒的一端,鑲上鐵片,墜上兩個可以活動的小鐵環,搖晃時能踫擊作響。最早是用山羊角製作的,用於搖環唱頌伊斯蘭教聖歌,後作為道具用於舞蹈表演,故得名。舞者為男子,歡娛時,常由一名或數名表演者右手執薩巴耶,或歡快獨舞;或配合女表演者對舞。圍觀者在一旁不時呼喊凱那(意為加油)助興,舞蹈氣氛歡快熱烈。該舞的特點,表演者合著音樂節奏,以薩巴的一端擊打肩部;或以薩巴耶的另一端敲擊地面,邊搖晃、邊擊打、邊舞。主要動作有:〈三步一抬〉、〈進退步...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