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噤口不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哪有新娘過門三天便要回去,如果孫家如此捨不得,一開始就不該應允這門親事,那孫家媽媽也是個知禮的人,她還說得出口來!就這一席話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不知如何回覆孫家。另外在《醒世恆言》卷三五也有段故事,說起徐氏三兄弟,老大徐言,老二徐召,老三徐哲。徐哲早逝,留下妻子顏氏及二男三女。徐氏二兄弟見顏氏好欺侮,分家產的時候,故意把一個老僕阿寄分給三房。結果阿寄奮力營生,做起漆的生意,賺了錢回來告訴顏氏,又急忙外出。這事被徐氏兩兄弟知道後,反向顏氏冷諷熱嘲一番,顏氏被他們兩人東一句,西一言,說的是「啞口無言」。可見「啞口無言」不是一般情形的沉默不語,而是要有遭人質問或駁斥為前提的。
同路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同情、贊助某一組織的政策、主張,並實際提供各種幫助,且又不屬該組織正式成員的人或團體。[例]這個環保團體多許多同路人的支持,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無所措手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腳不知道該放何處。形容沒了主意,不知道該怎麼辦。《後漢書.卷三六.陳元傳》:「至乃陪僕告其君長,子弟變其父兄,罔密法峻,大臣無所措手足。」宋.蘇軾〈論綱梢欠折利害狀〉:「兵恃食,食恃漕,漕運一,朝廷無所措手足。」
對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答。《三國演義》第三九回:「今見景升,當若何對答?」《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幸勞航芥機警過人,便栓自己曉得的事情一一對答,談了半日,尚不致露出馬腳。」
松枯石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合用成「海枯石爛」,形容歷時長久、意志堅定。如金.元好問〈鷓鴣天.顏色如花畫不成〉詞:「雲聚散,月盈。海枯石爛古今情。」又〈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至《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覺得這事作得海枯石爛,雲淨天空,何等乾淨解脫,胸中十分痛快。」則以「海枯」表示乾淨澈底,「石爛」表示不留痕跡。這種意義現在少用。
如丘而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詞義3 用法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荀子》宥坐:「如垤而近,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垤,蟻洞口的小土堆。 詞義堆土如小丘陵般高就停止了。 用法形容做事或為學中途而廢。 相似詞半途而廢 / 功一簣 相反詞駑馬十駕 / 鍥而不捨 例句學貴有恆,如丘而止,則無以成高山。
驢心狗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狼心狗肺」之典源,提供參考。 ※《醒世恆言.卷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李勉一肚子氣恨,正沒處說,見店主相問,答道:「話頭甚長,請坐下了,待我細訴。」乃將房德為盜犯罪,憐其才貌,暗令王太釋放,以致罷官;及客遊遇見,留回厚款,今日午後,忽然聽信老婆讒言,設計殺害,路信報知逃脫,前後之事,細說一遍。王太聽了這話,連聲唾罵:「負心之賊!」……只見床底下忽地鑽出一個大漢,渾身結束,手持匕首,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嚇得李勉主僕魂不附體,一齊跪倒,口稱:「壯士饒命!」那人一把扶起李勉道:「不必慌張,自有話說。喒乃義士,平生專抱不平,要殺天下負心之人。適來1>房德假捏虛情,反說公誣陷,謀他性命,求...
花移木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壽來,三人抱頭哭不住。分付道:「爹娘無奈,賣了你,你在此可也免了些飢寒凍餒,只要曉得人事,敢這家不你,我們得便來看你就是。」小孩子不捨爹娘,吊住了,只是哭。陳德甫只得去買些果子來哄住了他,騙了他進去。周秀才夫妻自去了。那賈員外過繼了個兒子,又且放著刁勒1>買的,不費大錢,自得其樂。就叫他做了賈長壽。曉得他已有知覺,不許人在他面前提起一句舊話,也不許他周秀才通消息往來。古古怪怪,防得水洩不通2>。豈知暗地移花接木,已自雙手把人家交還他。 〔注解〕 (1) 刁勒:拐騙強迫。 (2) 水洩不通:形容包圍得極為嚴密。見「水泄不通」。
眉花眼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眉開眼笑」之典源,提供參考。 ※《喻世明言.卷四.閒雲菴阮三償冤債》菴內尼姑,姓王名守長,他原是個收心的弟子。因師棄世日近,不曾接得徒弟,止有兩個燒香上灶燒火的丫頭。專一向富貴人家布施。佛殿後新塑下觀音、文殊、普賢三尊法像,中間觀音一尊,了陳太尉夫人發心喜捨,妝金完了,缺那兩尊未有施主。……張遠心下想道:「又好個機會。」便向尼姑道:「師父,我有個心腹朋友,是個富家。這二尊聖像,就要他獨造也是容易,只要煩師父幹一件事。」張遠在袖兒裡摸出兩錠銀子,放在香桌上道:「這銀子權當開手,事若成就,蓋菴蓋殿,隨師父的意。」那尼姑貪財,見了這兩錠1>細絲白銀,眉花眼笑道:「大官人2>,你相識是誰...
物極則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物極必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據傳為春秋時晉國人,大約和孔子同一時代,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講述: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發展到極限,就會朝相反的另一方轉化,過於自滿則會招致損害,像日月盈一樣,是不變的道理。古代聖明的天子待人謙沖和善不敢自滿,像容納百川匯注的谿谷,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及建言,功業和德行才能不衰退,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禮》亦有相同的說法:天地萬物循環的道理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過分盈滿就會有所損害。後來「物極必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