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等教育結構改革(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中等教育結構改革,主要是改革高中階段的教育。一九八○年十月七日國務院批准轉發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關於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報告中指出,要使高中階段的教育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應當實行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並舉,全日制學校與半工半讀學校、業餘學校並舉,國家辦學與業務部門、廠礦企業、人民公社辦學並舉的方針。縣以下教育事業應當主要面向農村,為農村的各項建設事業服務。在城鄉要提倡各行各業,廣泛舉辦職業(技術)學校。可適當的將一部分普通高中改辦為職業(技術)學校、職業中學、農業中學。經過調整改革,要使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的在校學生數在整個中等教育中的比重幅大增加。
  ...
蘭州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蘭州大學是一所設有人文、社會、自然、技術、管理等多種學科的綜合大學。一九六○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國家教育委員會。校址在蘭州市天水路二一六號,占地八百八十四畝,校舍建築面積二十七萬平方公尺。
  蘭州大學創建於宣統元年(1909),前身是蘭州法政學堂,民國二年(1913),稱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十七年(1928)經擴建後改為蘭州中山大學。十九年(1930)改名甘肅大學,二十年(1931)底改為甘肅省立甘肅學院。三十三年(1944)三月又改為國立甘肅學院。三十五年(1946)八月一日,以國立甘肅學院為基礎,將國立西北醫學院蘭州分院併入,成立國立蘭州大學。設文、理、法、醫四學...
牛津大學波德利圖書館(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德利圖書館為牛津大學的總圖書館,是英國的三大圖書館之一,規模僅次於大英圖書館。在大英帝國內為重要藏書不外借的參考圖書館,同時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對牛津大學而言,這座圖書館的藏書是完全為學校而蒐集為學校所有,更是該校第一所真正擁有的圖書館。
  大約在1320年時,該館由馬斯特(Worcester)的主教柯布漢(Thomas Cobham)在牛津設立。圖書館建築的下層為教堂,上層則是各學院的總圖書館。圖書館尚未籌設完成,柯漢即逝世。牛津大學則是在83年後才完全擁有該館。柯漢逝世後,因身後負債,其藏書被移存至一學院的圖書館,為了籌措管理經費,學校曾變賣了部分的藏書。1411...
  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是義務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作為基礎音樂教育,主要學習我國優秀民族音樂作品,了解一些外國優秀音樂作品,使學生初步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對音樂初步的感受和表現能力和鑒賞能力,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之熱情。音樂教育包括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
  小學音樂教學內容包括唱歌、唱遊、器樂、欣賞、識譜知識和視唱聽音等。在一至二年級每週三課時,四年級以上每週二課時,各項教學內容按五年制的教學時間比例分配如下:(唱遊未列入)
  
  初中音樂教學內容包括唱歌、器樂、欣賞、基本樂理和視唱練耳等,每週一課...
牧區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牧區教育指在中國大陸以畜牧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牧區所實施富有鮮明社區特點的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個子系統。中國大陸地區西北部分布著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甘南-川西草原五大牧區,共五十億畝天然草場。這裡也是大陸地區少數民族主要的聚居區,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塔吉克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裕固族、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等世代居住在這一地區。一九四九年以來大陸地區牧區教育在辦學形式上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如一九五○及一九六○年代的「帳蓬小學」;文革期間的「馬背小學」等。一九八○年全國牧區(山區)寄宿制民族中、小學經驗交流會在新疆伊犁州召開,會議全面總結牧區(山區)教育及辦學經驗和教訓...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是北美地區收藏研究資料的重鎮之一。該校圖書館的主要建築物是Harvey S. Firestone紀念圖書館,建立於1948年,主要收藏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資料,例如:工廠關係、財政和經濟、音樂、公共行政等,並設置善本書和特藏部門,負責管理善本書籍、手稿、地圖、錢幣、相片、版畫、戲劇資料,以及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資料。圖書館採分散式管理系統之組織型態,除總館之外,在校區各處分設不同學科之院系圖書館(室),計有建築、藝術和考古學、生物學、化學、工程學、地質學、數學和物理學、心理學等10餘個圖書分館,以及近東研究、人口研究、都市和環境研究等多處研究圖書館。館藏資料相當豐富,截至1...
皇家舞蹈學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1661年由喜愛舞蹈的法國路易十四成立,目的在恢復與提昇舞蹈的藝術。最早成員有十三位舞蹈家,其任務是每個月聚集一次,由兩名會員負責教導希望成為舞蹈教師的學員。另外,會員們可享有相當的特權,包括免稅,遇到起訴時可以直接向國王請求援助等。學會另外也出版了首創的舞譜資料,曾誤歸功於1680年出任學會主任的皮耶.波尚(Pierre Beauchamps)。由於學會的成立,侵犯了自1321年以來,由「民間藝人公會」(minstrels´ guild)訓練舞者的傳統。1789年,在法國王室下台之後,學會也解散了。留下的零星史料,也令人難以判斷當年學會的成就,僅存有「西方第一間舞蹈學校」的名聲罷了。
Selma Jeanne Cohen 主編《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集(合);組;設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指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項目的集合體,例如資料集等。
(二)將資料處理設備中的某些部分置於某一狀態。例如將正反器或觸發器置於1,或在計數器中放置一個預定的數。
(三)指資料庫中,記錄類型命名的集合。
高等學務委員會(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等學務委員會(德文為Oberschule Kollegium)可視為現今德國教育部(Kultusministerium)之前身,成立於一七八七年,是普魯士境內的教育行政組織,代表啟蒙時代德國教育改革的走向。
  一七八七年以前,拉丁學校(Lateinschule)為教會(國家)學校;教師以拉丁學校為跳板,等待轉入教會擔任神職工作。普魯士成立高等學務委員會後,明定各級學校和大學為國家機構,學校脫離教會,學校事務中央化。拉丁學校教師以單純的語言學課程培育,教師地位由神學家提升為語文學家,其薪俸較教會(國家)學校時優渥許多。
  中學和大學脫離教會主權在高等學務委員會成立後...
高等學校課程(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等學校課程指大陸地區高等學校為實現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的總和,其內容包括高等學校所開設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課外活動。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課程根據國家確定的高等學校總體培養目標、各科類專業的具體培養目標而制定。國家對高等學校開設的課程有統一要求,內容包括培養目標、教學計畫、教學大綱、課程門類、教學時數、學分數、專業實習等。高等學校課程一般分為共同必修課(政治、外語、體育等)、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指定選修課和選修課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