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萬死不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人發現。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雖萬死也決不推辭。” 王允聽了貂蟬的話,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馬上朝貂蟬跪下,納頭便拜。貂蟬慌忙扶起。王允流著眼淚說:“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賊臣董卓將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計可施。董卓有一個義子呂布,驍勇異常,天下無有敵手。方才聽了你的話,我想出一條'連環計'來,先把你許配給呂布,然後再暗中獻給董卓。你去離間他們父子兩人,讓他們因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後挑撥呂布去殺死董卓。如此方能除掉大害,為國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貂蟬緩緩站起,態度堅決他說:“我已許下大人雖萬死也決不推辭,如...
至親好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親密、要好的親人朋友。《歧路燈》第三七回:「又豈知這傻公子性情,喜怒無常,一時上心起來,連那極疏極下之人,奉之上座,親如水乳;一時厭煩起來,即至親好友,也不願見面的。」
古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劍道奧旨,析理精微之極。此一所謂「無招勝有招」,較金庸《笑傲江湖》寫風清揚傳授小沖「獨孤九劍」之無上心法者,足足早了三年。其次,他引進日本「迎風一刀斬」的刀法,三招兩式,人頭落地,從此即不再寫冗長的打鬥場面,這是他突破武俠傳統之處,也是他一切「簡單化」的開端。再者,他竭力營造文藝氣氛,藉平凡簡潔的對話,點出哲理。並且運用許多饒有詩意的語言,刻畫人性,並寓於生命哲理。可惜《浣花洗劍錄》伏筆太多,無法收束,終貽「虎頭蛇尾」之譏,而減損了此書應有的藝術價值。由於大量接觸外國文學,作品有濃厚的西方文藝色彩。這時,台灣武壇以三劍...
朋比作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朋比為奸」之典源,提供參考。 《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帝患朋黨,以問絳,答曰:「自古人君最惡者朋黨,小人揣知,故常藉口以激怒上心。朋黨者,尋之則無跡,言之則可疑。小人常以利動,不顧忠義;君子者,遇主知則進,疑則退,安其位不為它計,故常為奸人所乘。夫聖人同跡,賢者求類,是同道也,非黨也。陛下奉遵堯、舜、禹、湯之德,豈謂上與數千年君為黨耶?道德同耳。漢1>時名節骨鯁2>士,同心愛國,而宦官小人疾3>之,起黨錮之獄4>,訖5>亡天下。趨利之人,常為朋比6>,同其私也;守正之人,常遭構毀7>,違其私也。小人多,譖言常勝;正人少,直道常不勝。可不戒哉!」絳居中介特,尤為左右所不悅,遂因...
撇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拋棄、甩掉。《金瓶梅》第六回:「負心的賊,如何撇閃了奴,又往那家另續上心甜的兒了。」
拭目以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平尚書事。以正違忤大將軍霍光,而使主兵車出軍省減用度,復出為函谷關都尉。宣帝初即位,廢王賀在昌邑,上心憚之,徙敞為山陽太守。 〔注解〕 (1) 會:適、值。 (2) 蚤崩:早死,古稱天子之死為「崩」。蚤,通「早」。 (3) 嗣:音ㄙˋ,後代。 (4) 屬車:隨從的車輛。 (5) 拭目傾耳:擦亮眼睛看;傾注耳朵聽,比喻有所期待。 (6) 觀化聽風:觀察變化,傾聽風向。比喻民心期待有所變革。 (7) 小輦:指小臣子。輦,音ㄋ|ㄢˇ,本指貴族富豪的車子,此處代稱官員。
拭目而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平尚書事。以正違忤大將軍霍光,而使主兵車出軍省減用度,復出為函谷關都尉。宣帝初即位,廢王賀在昌邑,上心憚之,徙敞為山陽太守。 〔注解〕 (1) 會:適、值。 (2) 蚤崩:早死,古稱天子之死為「崩」。蚤,通「早」。 (3) 嗣:音ㄙˋ,後代。 (4) 屬車:隨從的車輛。 (5) 拭目傾耳:擦亮眼睛看;傾注耳朵聽,比喻有所期待。 (6) 觀化聽風:觀察變化,傾聽風向。比喻民心期待有所變革。 (7) 小輦:指小臣子。輦,音ㄋ|ㄢˇ,本指貴族富豪的車子,此處代稱官員。
貌合心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面看起來彼此關係很密切,實際上心思不一樣。漢.黃石公《素書.遵義第五》:「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也作「貌合情離」、「貌合神離」。
千愁萬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憂愁思慮極多。《紅樓夢》第八二回:「當此黃昏人靜,千愁萬緒,推上心來。」《文明小史》第一○回:「進得衙門,千愁萬緒,悶悶不樂。」
朋比作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朋比為奸」之典源,提供參考。 《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帝患朋黨,以問絳,答曰:「自古人君最惡者朋黨,小人揣知,故常藉口以激怒上心。朋黨者,尋之則無跡,言之則可疑。小人常以利動,不顧忠義;君子者,遇主知則進,疑則退,安其位不為它計,故常為奸人所乘。夫聖人同跡,賢者求類,是同道也,非黨也。陛下奉遵堯、舜、禹、湯之德,豈謂上與數千年君為黨耶?道德同耳。漢1>時名節骨鯁2>士,同心愛國,而宦官小人疾3>之,起黨錮之獄4>,訖5>亡天下。趨利之人,常為朋比6>,同其私也;守正之人,常遭構毀7>,違其私也。小人多,譖言常勝;正人少,直道常不勝。可不戒哉!」絳居中介特,尤為左右所不悅,遂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