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8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達權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通權達變」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傳二》先主上言漢帝曰:「……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得使操窮凶極逆,主后戮殺,皇子鴆害。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歷年未效。常恐殞沒,孤負國恩,寤寐永歎,夕惕若厲。今臣群寮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翼,五帝損益,此道不廢。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福。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操惡直醜正,寔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大司馬漢中王。臣伏自三省1>,受國厚恩,荷任2>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
打草蛇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打草驚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宋朝鄭文寶所著的《南唐近事》一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王魯,南唐人,生卒年不詳,曾任當塗縣的縣令。他在任上時,貪汙收受錢財。有一天,他在府裡批示案件,其中有一個案件是地方百姓聯名控告主簿貪收賄賂。王魯看了嚇一跳,事實上收賄的不只主簿一人,他也有份,於是在卷宗上批示:「你們雖然只是用棍子打草叢,但是我就像藏身在草叢中的蛇,已經有所警惕。」這件事一經傳揚出去,成為好事的人取笑批評的話柄。後來「打草驚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
驚蛇打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打草驚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宋朝鄭文寶所著的《南唐近事》一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王魯,南唐人,生卒年不詳,曾任當塗縣的縣令。他在任上時,貪汙收受錢財。有一天,他在府裡批示案件,其中有一個案件是地方百姓聯名控告主簿貪收賄賂。王魯看了嚇一跳,事實上收賄的不只主簿一人,他也有份,於是在卷宗上批示:「你們雖然只是用棍子打草叢,但是我就像藏身在草叢中的蛇,已經有所警惕。」這件事一經傳揚出去,成為好事的人取笑批評的話柄。後來「打草驚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
入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隱士多居山林,因稱其出仕為「出山」,歸隱為「入山」。唐.韓愈〈上宰相書〉:「彼惟恐入山之不深,入林之不密,其影響昧昧,惟恐聞於人也。」
幾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密的事。《易經.繫辭上》:「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君長幾事不密,禍倚人門。」
未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詳盡。《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序》:「衛宏載傳呼之節,較而未詳。霍融敘分至之差,詳而不密。」
那個耗子不偷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方及四川人稱老鼠為「耗子」。「那個耗子不偷油」比喻本性難改。《紅樓夢》第九一回:「奶奶想,那個耗子不偷不油呢?他也不過怕事情不密,大家鬧出亂子來不好看。」
滅族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人及其父母妻子等親屬俱遭殺戮的禍害。《三國演義》第二回:「倘機不密,必有滅族之禍,請細詳之。」
下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黃昏時。《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看看等到下晚,總不來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三回:「不料事機不密,到了下晚時候,被言夫人知道了,叫人請了言中丞來大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