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1.20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燈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元節的習俗。民間以寺廟為中心的公眾普渡,在寺廟前方廣場,豎立一座高達數丈的竹竿,頂端繫有一盞燈籠,稱為「燈篙」。相傳燈籠點亮後,散布各處的孤魂野鬼,即知明日此處有食物可享用,遂紛紛到此大快朵頤一番。
鍾肇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迴》時期的鍾肇政短篇,對生命的奧祕,對人際的悲歡離合,對人心靈深處隱晦的情欲愛恨,多所窺探。」「從〈中元的構圖〉到〈白翎鷥之歌〉,作家悲天憫人的胸懷不但逐層展露出來,而且漸深漸廣,作家的心靈人格在這裡完成。」責任編輯 魏曼伊 109601002
四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春、孟夏、孟秋、孟冬,皆為四季的第一個月。《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辰星出於四孟,太白經天而行。」唐.盧拱〈中元日觀法事〉詩:「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孤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孤獨的鬼魂。《文選.潘岳.悼亡詩》:「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說,超度這些孤魂升天。」
冥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鬼神用的紙器。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中元節》:「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假帶,五綵衣服。」《金瓶梅》第六回:「且說五婆拿銀子買棺材冥器,又買些香燭紙錢之類,歸來與婦人商議,就于武大靈前點起一盞隨身燈。」
三界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閩臺一帶稱玉帝以下的天、地、水三官大帝為三界公。分別於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及下元(十月十五日)祭祀之。
大拜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寺廟謝神或建醮等重大慶典時所舉行的儀式。[例]本地每年中元節的大拜拜都很熱鬧。
秋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秋天氣候涼爽。《漢書.卷七二.龔勝傳》:「方盛夏暑熱,勝病少氣,可須秋涼乃發。」唐.羅隱〈中元夜泊淮口〉詩:「秋涼霧露侵燈下,夜靜魚龍逼岸行。」
漢倭奴國王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光武帝中元二年(西元57),日本遣使入貢,光武帝賜予日本的一顆金印。因當時日本為倭人建立的倭奴國所統治,故金印上刻有「漢委奴國王」的印文。清高宗乾隆四十年(西元1784)於日本九州北部發現,成為日本的國寶。
大宋小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人宋郊及其弟宋祁,當時人稱為「大宋小宋」。《幼學瓊林.卷二.兄弟類》:「宋郊宋祁俱中元,當時人號為大宋小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