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性第二人稱代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代詞:(1) 我。[例]非台小子,敢行稱亂。(《書經.湯誓》) (2) 何、什麼。[例]如台
訓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訓,指用較通俗的話去解釋某個字義,如人言為信。詁,指用當代的話去解釋字的古義,或用普遍通行的話去解釋方言的字義,如不聿為筆。訓詁指解釋古書中詞句的意義。
安之若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清‧範寅《越諺‧附論‧論墮貧》:「貪逸欲而逃勤苦,喪廉恥而習諂諛,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2.語譯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3.故事內容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陽陽如常、 談笑自如、 顏色不亂、 神色自若、 從容不迫、 處之泰然、 晏然自如、 面不改色、 若無其事、 神態自然、 陽陽自若、 安然自得、 處之有素、 習以為常 相反詞 5.例句他任...
甚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疑問代名詞,專指事物。明.高明《琵琶記.蔡宅祝壽》:「孩兒,請爹媽出來做甚麼?」也作「什麼」。
2.指示代名詞,泛指一般事物。如:「想甚麼,說甚麼;說甚麼,寫甚麼。」也作「什麼」。
3.疑問形容詞。如:「你甚麼時候回來的?」、「甚麼人來了?」也作「什麼」。
4.表不定或虛指的形容詞。《水滸傳》第四回:「卻纔只道老漢引甚麼郎君子弟在樓上吃酒,因此引莊客來廝打。」《老殘遊記》第二回:「因為人太多,所以說的甚麼話都聽不清楚,也不去管他。」也作「什麼」。
城下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樵者。 (3) 坐:堅守不去。 (4) 覆:隱藏、埋伏。 (5) 諸: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 ◎2《左傳.文公十五年》新城之盟,蔡人不與。晉郤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曰:「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還。 ◎3《左傳.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師將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荅。申叔時僕,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從之。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
爾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規定的規範語言,即“雅言”。“爾雅”就是“近正”,使語言接近於官方規定的語言。《爾雅》是後代考證古代詞語的一部著作。目錄1 作者2 內容沿革3 後世註解4 外部鏈接5 以上資料來源 作者它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孔子門人所作,有的認為是周公所作,經後人增益而成。後人大都認為是秦漢時人所作,經過代代相傳,各有增益,在西漢時被整理加工而成。 內容沿革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著錄有《爾雅》3卷20篇。唐朝以後將它列入“經部”,成為了儒家經典之一。現存《爾雅》為19篇,與班固所說的20篇不同。有人認為這主要是分篇的方法不同...
介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之前,合起來表示方向、對象、時間、處所等的虛詞。也稱為「前置詞」。如「死於安樂」的「於」即是。
代名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代替名詞的詞。如我、此、誰、者、它等,分人稱代名詞、指示代名詞、疑問代名詞、連接代名詞四種。也稱為「代字」、「代詞」、「稱代詞」。
信口開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 (2) 俺:音ㄢˇ,我。北方方言,第一人稱代詞,為元雜劇中常用語。 (3) 雲雨巫娥:雲雨,指男女歡合。巫娥,指巫山神女。見「巫山雲雨」。 (4) 段疋綾羅:原意為綢緞、絲織品。此指婦女日常瑣碎的工作。段,通「緞」。疋,音ㄆ|ˇ,同「匹」。 (5) 絮絮聒聒:形容言語瑣碎囉嗦。 (6) 張孔目:即張珪,為本雜劇中主角之一。孔目,掌管文書檔案的小官。 (7) 緣木求魚: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見「緣木求魚」。 (8) 魯齋郎:本雜劇中的主人公。仗著權勢而為非作歹,強奪人妻女,後被包拯用計斬除。 (9) 暴虎馮河:比喻人有勇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