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9 ms
共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動明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學密宗的護法菩薩。負責降伏一切惡魔,常做忿怒表情。《大毘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復當以不動明王持三聚土用澡浴。」也稱為「不動尊」。
|
傍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學上指三惡道中的畜生道。也作「旁生」。
|
對牛鼓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牛彈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牟子(?∼西元79年),本名牟融,東漢人,熟讀經史百家,並精通佛理,許多儒家學者都向他請教有關佛學的問題。不過牟子在對儒家學者講解佛理時,總是引用儒家的經書來作說明,有人問:「您說佛家經典那麼多,內容廣博深厚,為什麼不用佛經講解呢?」牟子答道:「你們對儒家經典的內容很熟,如果我引用儒家經典解釋佛理,你們很容易就能了解。反之,我若是引用佛典,就像對瞎子說各種漂亮顏色,對聾子演奏音樂,一點幫助也沒有。就是師曠那樣的音樂大師,無論技藝多麼精巧,也不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狐貉的皮毛雖然暖和,但也不能溫暖沒有生氣的死人。例如春秋魯國的公明儀,有一次看見一頭牛在吃...
|
盧兆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小說集《花間總問鳥聲否》;詩集《縱浪去吧》、《迷人》、《山中曆日》;散文油畫集《心裡的光,亮著》;佛學小說《頑石點頭----道生法師》;愛美書《盛開的女人---造型十講》;油畫畫冊《野草花園》;長篇小說《十三暝的月最美》。 作品特色 盧兆琦創作文類包括詩、散文、小說與傳記。作品中常帶有禪思,並佐以自身畫作,文圖並茂。其詩作近於西方象徵詩派,文字經營上帶有多義、晦澀、用典等特色,。小說則有張派韻致,藉由書寫人物繁複心理轉折描摹人性幽微面,散文多記日常生活觀察與創作心得,傳達盧兆琦對藝術之執著。
|
六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學上以《大般若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號為「禪家六籍」。
|
大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學上稱天地一成一毀為一劫,經八十小劫為一大劫。《法苑珠林》卷一:「世間成時二十別劫,住時二十別劫,壞時二十別劫,空時二十別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壞,故各四十別劫,總此成壞合有八十別劫為一大劫。」
|
印光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民國初年,高鶴年、徐蔚如等居士先後到浙江普陀山與印光法師會晤,繼而又將他的佛教論文及書信在上海《佛學叢報》發表並印行出版,社會各界深為欽敬,始漸知其名,知道有這樣一位別號「常慚愧僧」的和尚。應佛教僧俗要求,徐蔚如又搜集了法師的信函,文稿篇,出版了《印光法師信稿》、《印光法師文鈔》。大師的文章,不僅佛理深邃,而且文辭典雅,條理清晰,深入淺出,為人們爭相傳誦。仰慕大師高行的善男信女愈來愈多,有的到普陀山請求皈依,有的遠途馳函寄呈法師,請賜法名,求開示。此後印光法師頻頻至上海、蘇州、揚州等地校印經書。於一九一九年在上海會晤...
|
八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學上指世間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盛陰等八種苦果。《大般涅槃經.卷上》:「汝等當知此八種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諦實是苦。」
|
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學。《陳書.卷三○.傅縡傳》:「三論之興,為日久矣。龍樹創其源,除內學之偏見;提婆揚其旨,蕩外道之邪執。」
|
受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徒按照規定的儀式接受戒律,如五戒、沙彌戒、菩薩戒等。[例]宋先生潛心研習佛學,不久前終於決定受戒。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