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02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食農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農教育目錄1 1.認識食農教育1.1 1.1食和農的關係1.2 1.2食農教育的內涵2 2.食農教育的實施 1.認識食農教育 1.1食和農的關係食農是近年來因應環境惡化,所興起的議題。探討環境惡化原因有極大部分和農業有關。為了滿足消費者要以短少的金錢購買到賣相好的食材,農人們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用以除蟲和縮短收成的時間,種出又大又肥美的食材。而此舉造成了消費者身體的農藥殘留和病變,也造成了土地汙染和環境物種棲地破壞。為了讓大眾能早日了解農業和飲食消費的關係,因此食農教育應運而生。 1.2食農教育的內涵 2.食農教育的實...
物理環境經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務的準備。6.利用巧思節省時間,如以顏色、標籤註明儲物櫃,並強調物歸原處的重要性。7.擬定應變計畫來因應可能的突發狀況,如活動臨時停辦、天候不佳等因素。8.提供乾淨便利的桌面空間並確保特定課程中工作區域的隱私性和安靜環境。9.彈性靈活的教室規劃且能夠配合各類課程的需求,隨時變化教室空間安排。10.給予學生自主選擇機會,同時讓他們嚐試各種新安排,再進行評估和改進。(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物理環境經營英文關鍵字:Phys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參考資料註1高博銓。班級經營實踐與策略。課程...
因變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時制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所謂「制宜」,義為採取適當措施,如「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等詞語,是說當時、地、事各種條件產生變化時,就要採取不同的措施來因應。其中「因時制宜」見於《淮南子.氾論》。作者以為,古時的法律制度不能適用於今日,古時的武器在今日也不合用,是以「法度者,所以論民俗而節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而制宜適也」。也就是說:法律制度應順應民俗而隨時調整,武備、兵器應依據時局變遷而因應改良。後來「因時制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採取合宜的措施應對。
凶終隙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朋友後來因誤會而反目成仇。語本《後漢書.卷二十七.王丹傳》:「張、陳凶其終,蕭、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鮮矣。」
放浪無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武帝看了東方朔的自薦書後,讚賞他的氣概,就命令他在公車署中待詔,俸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後來因為他臨危不懼,機智應變,不畏君權的作風,被任命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提出耕戰以強國的建議,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而申訴。其行文用語可比美商鞅、韓非,「指意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了數萬言,最後仍然沒有被重用。 「不羈」則是出自《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鄒陽,西漢時齊國人,和當時的羊勝、公孫詭同為梁國孝王的門客。羊勝等人因為嫉妒鄒陽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孝王很生氣,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
海洋保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灘充斥著許多不易分解的廢棄物」等。3.過度捕撈早期漁業發展以增產為目標,採取自由開放的原則;但近年來因海洋遭受嚴重汙染、養殖漁業破壞環境,以及漁源過度捕撈而枯竭等問題,使國人重新重視漁獲量和生態之間的平行關係。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海洋、海洋教育、永續發展英文關鍵字: ocean& marine、marineeduc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參考資料吳靖國著。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2009年1月出版,頁41-45,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士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是楊州司理,後來轉侍讀,又升禮部主事,累官至刑部尚書。他相當善長古文,及工詞。與朱彝尊並稱朱王。後來因受王五案牽連,被以「瞻循」罪革職回鄉。 評價除了詩之外,他的詞、散文、筆記小說也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四庫提要》曾這樣形容神韻詩風:「當我朝開國之初,人皆厭明代王、李之膚廓,鐘、譚之纖仄,於是談詩者竟尚宋元。既而宋詩質直,流為有韻之語錄﹔元詩縟艷,流為對句之小詞。於是士禎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風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說,天下遂翕然應之。」 著作作詩4000餘首,主要有《漁洋山人精華錄》、《蠶尾集...
隨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時制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所謂「制宜」,義為採取適當措施,如「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等詞語,是說當時、地、事各種條件產生變化時,就要採取不同的措施來因應。其中「因時制宜」見於《淮南子.氾論》。作者以為,古時的法律制度不能適用於今日,古時的武器在今日也不合用,是以「法度者,所以論民俗而節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而制宜適也」。也就是說:法律制度應順應民俗而隨時調整,武備、兵器應依據時局變遷而因應改良。後來「因時制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採取合宜的措施應對。
瓦歷斯‧諾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師專時期,瓦歷斯即開始創作,並加入「彗星詩社」,熟讀周夢蝶、余光中、洛夫、楊牧等詩家之作品,後來因接觸吳晟的詩,對詩的基本觀點,有了極大的變化,開始注意到勞苦大眾的生活。 1984 年,閱讀《夏潮雜誌》,進一步認識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處境,他成了民族的作家。 1990 年八月創立《獵人文化雜誌》,至 1992 年十月改現為「台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致力於相關原住民資訊的處理及事件的分析,具有文化、社會運動的性質。 1993 年獲「 1992 年年度詩獎」,同年十月,更以< Miho-- 土地記事>獲中國時報文學獎報...
放達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武帝看了東方朔的自薦書後,讚賞他的氣概,就命令他在公車署中待詔,俸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後來因為他臨危不懼,機智應變,不畏君權的作風,被任命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提出耕戰以強國的建議,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而申訴。其行文用語可比美商鞅、韓非,「指意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了數萬言,最後仍然沒有被重用。 「不羈」則是出自《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鄒陽,西漢時齊國人,和當時的羊勝、公孫詭同為梁國孝王的門客。羊勝等人因為嫉妒鄒陽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孝王很生氣,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