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出於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轍。 〔注解〕 (1) 勛:功績、功勞。 (2) 晚謬:晚年鑄成的錯誤。 (3) 恃功矜能:依仗功勛,自誇才能。 (4) 關羽:?∼西元219,字雲長,本字長生,三國蜀河東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曾大破曹軍,威震一時。官歷前將軍、漢壽亭侯。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諡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 (5) 王思政:北周太原祁人,生卒年不詳。魏孝武帝在藩時引為賓客,及即位,以預定策功封祁縣侯。西魏文帝大統年間,宇文泰柄政,信任甚深,授驃騎大將軍,鎮□農。大統四年,築玉壁城,自□農移鎮。後守潁川,抗北齊傾國之師,城破被俘。 (6) 慕容紹宗:西元50...
有恃不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君子則不會。」齊侯說:「你們國家府庫空虛,野地裡連青草也看不到,憑什麼不害怕?」展喜解釋說:「依仗先王之命。昔日我先祖周公和齊國先祖姜太公輔佐成王時,曾立下『世世子孫,無相害也。』的盟誓,並且保存在盟府裡。齊桓公在世時也盡力在協調解決諸侯間的問題,遵守盟約精神。您即位時,諸侯們都相信您也會遵守先王的盟約,由於我們相信您會信守互助不相攻的盟約,所以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以後便撤兵回國。後來「有恃無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有依靠而無所顧忌。
攀龍託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攀龍附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揚雄《法言.淵騫》中對顏淵、閔子騫評論道:孔子的再傳弟子,現在多已不為人知,那為何顏淵、閔子騫卻不然呢?因為他們依附著孔子,有如「攀龍鱗,附鳳翼」,乘風而上,勃勃升騰,其他人都無法跟上。因為得到孔子的盛名之助而讓世人能夠認識他們,不至於湮沒無聞。後來「攀龍附鳳」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攀龍鱗,附鳳翼」演變而出,本比喻依仗有聲望的人,後多用來比喻巴結權貴,以求晉升。
眾散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桓公之弟。桓公立十六年,州吁弒之而自立。吁,音ㄒㄩ。 (3) 阻兵:仗恃著強大的軍力。阻,依恃、依仗。 (4) 安忍:安於行使殘忍之事。 (5) 濟:成功、達到目的。
依草附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依仗他人的權勢地位。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著俺家名姓,做這等事情的。」也作「倚草附木」。
恃才自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仗才高而自行專擅。《紅樓夢》第六五回:「凡事必商必議,不敢恃才自專。」
附翼攀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攀龍附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揚雄《法言.淵騫》中對顏淵、閔子騫評論道:孔子的再傳弟子,現在多已不為人知,那為何顏淵、閔子騫卻不然呢?因為他們依附著孔子,有如「攀龍鱗,附鳳翼」,乘風而上,勃勃升騰,其他人都無法跟上。因為得到孔子的盛名之助而讓世人能夠認識他們,不至於湮沒無聞。後來「攀龍附鳳」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攀龍鱗,附鳳翼」演變而出,本比喻依仗有聲望的人,後多用來比喻巴結權貴,以求晉升。
倚草附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投靠。指依仗他人的權勢地位。《水滸傳》第九回:「大官人只因好習鎗棒上頭,往往流配軍人,都來倚草附木,皆道我是鎗棒教師。」《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市井無賴少年,多來倚草附木,獻技呈能。」也作「依草附木」。
北轅南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方向走,馬愈快、旅費愈多、馬伕愈好,反而使他離楚國愈遠。今天大王您想成就霸王之業,取信於天下諸侯,依仗著強大的軍力去攻打趙國,想藉此擴充領地,提高聲望,其實這樣的舉動愈多,愈失信於天下,離成就霸王事業的心願也就愈遠,這不正如想到楚國卻往北方走一樣,永遠達不到目的!」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南轅北轍」,用來比喻志向和行為背道而馳,現在凡是做「背道而馳」的事,都可以稱為「南轅北轍」。另外,這句成語還可引申用來比喻遙隔兩地。
托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仗著向來相熟而不拘禮節。《醉醒石》第一三回:「記得曾在他家吃酒頑耍,托熟要來解勸。」《十二樓.三與樓》第一回:「大家衣服一美就有不趣之人走來借穿;飲食一豐就有托熟之人坐來討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