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47.24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伐異黨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盛於時矣。至王莽專偽,終於篡國,忠義之流,恥見纓紼,遂乃榮華丘壑,甘足枯槁。雖中興在運,漢德重開,而保身懷方,彌相慕襲,去就之節,重於時矣。逮桓靈之閒,主荒政繆,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為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覈公卿,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 〔注解〕 (1) 武帝: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 霧會:喻眾多的人、事物集聚一起。 (3) 石渠:西漢皇帝用來藏書的閣名。為蕭何所造,位於長安未央宮殿北。 (4) 分爭:分異爭奪。
噤如秋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政事仍十分關心,常向太守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有位與杜密同鄉的高官劉勝,也辭官還鄉。劉勝為人明哲保身,不問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讚劉勝是個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愛管閒事,激勵他向劉勝學習,就說:「劉勝曾任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見不少重要人士,理當多關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往上舉薦;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這是國家的大罪人啊!而我見到有志於正義、盡力行善的賢者就向您推薦,見到違背正道、喪失節操的人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
《一個人的聖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在人前戴上面具,參與赤裸裸的鬥爭,但為又怕自己成了另一個人,於是在人後又期盼屬於自己的私密空間,為保身而焚手稿,再繼續暗中寫作,再將稿子塞到掃把的竹柄中。本書中的「我」被抽離了,「你」的記憶即是「他」被政治「強姦」的慘痛經歷,「你」的超脫來自於「他」的苦行,亦即因為「他」曾經身處全面被監視的時空,造就了「你」追求絕對自由的信念,「你為你自己寫了這本書,這本逃亡書,你一個人的聖經,你是你自己的上帝和使徒」,所以「我」(作者與讀者)是局外的旁觀者,看著「你」和「他」的一而二、二而一的命運,最後作者的結論是「他的問題在於生得...
入死出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事後,歸納出「道」是所有事物運行的規律,而這個「道」便是自然。自然是本性使然,效法自然規律,便可以保身、治國。所以,人類的最高修養,莫過於依道而動,反本歸真,一切的人為造作都是多餘的,對養身反而有害。所以他說:就人的生命來看,能長壽的十個裡有三個,短命的十個裡也有三個,本來可以長壽但卻自尋死路的,十個裡也有三個。為何如此呢?那是因為養之太過,對自己的供養太豐厚啊!總之,生命的過程就是「出生入死」,本是一種自然的規律,依循自然的規律去運作,不設過多的供養,如此便是長壽之道了。至於「出生入死」語義之轉變,所見的較早文獻是晉代潘岳的〈秋興賦〉。此文是潘岳借秋景抒寫他周旋於官場的無奈,和無法歸鄉的愁...
明哲防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明哲保身」。見「明哲保身」條。01.唐.李紳〈卻過淮陰吊韓信廟〉詩:「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
韜晦待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掩藏才華,隱匿行跡,等待時機而有所作為。如:「明哲保身,韜晦待時,是古人處亂世之道。」
坐不垂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坐近堂邊,恐檐瓦墮而受傷。形容謹慎保身。《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諺曰:『家絫千金,坐不垂堂。』」
盡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其天年。指不致中歲夭折。《莊子.養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出死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事後,歸納出「道」是所有事物運行的規律,而這個「道」便是自然。自然是本性使然,效法自然規律,便可以保身、治國。所以,人類的最高修養,莫過於依道而動,反本歸真,一切的人為造作都是多餘的,對養身反而有害。所以他說:就人的生命來看,能長壽的十個裡有三個,短命的十個裡也有三個,本來可以長壽但卻自尋死路的,十個裡也有三個。為何如此呢?那是因為養之太過,對自己的供養太豐厚啊!總之,生命的過程就是「出生入死」,本是一種自然的規律,依循自然的規律去運作,不設過多的供養,如此便是長壽之道了。至於「出生入死」語義之轉變,所見的較早文獻是晉代潘岳的〈秋興賦〉。此文是潘岳借秋景抒寫他周旋於官場的無奈,和無法歸鄉的愁...
庇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身。《左傳.成公十五年》:「信以守禮,禮以庇身。」南朝梁.江淹〈雜體詩.嵇中散〉:「哲人貴識義,大雅明庇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