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5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誓山盟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盟誓像山海一般,堅定永久而不改變。用以表示愛情的真誠。《群音類選.北腔類.卷六.四塊玉.信物存曲》:「頓忘了誓山盟海,頓忘了音書不寄來。」也作「誓海盟山」、「山盟海誓」。
衣鉢相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以前的信物。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不顧生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意志專一,甚至連自己的生命安危都不顧慮。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小娘子去了也。方纔說道:『心間萬般哀苦事,盡在回頭一望中。』又與我這五十文金錢為信物,我也不顧生死,不問那裡趕將去。」
實心實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誠懇摯的心意。《二刻拍案驚奇》卷九:「我如今只得再央龍香姐拿件信物送他,寫封實心實意的話,求他定下個佳期。」《紅樓夢》第一○九回:「五兒聽了,句句都是寶玉調戲之意,那知這位獃爺卻是實心實意的話兒。」
繻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入關隘的布質信物。入關留其一半,出關時比合。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三齣:「見天下將亂,嘗廣蓄貲財,規造繻券。或龍戰二三載,意欲建少功業。」
傳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起兵攻伐。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以傳送令箭,作為號令士卒起兵的信物。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青海無傳箭,天山早掛弓。」《新五代史.卷四六.雜傳.霍彥威傳》:「夷狄之法,走兵令眾,以傳箭為號令,然非下得施於上也。」
分符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節為朝廷分封王侯,派遣使節時,用做憑證的信物。「分符擁節」指封官授爵。《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臣亮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專掌鈞衡。」
定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女定情的信物。《董西廂》卷六:「相公的嬌女,許我作新郎,這事體,你尋思,定物終須有。」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二折:「今日是吉日良辰,將這玉鏡臺權為定物,別使官媒人來通信。」
結婚戒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婚典禮時,新人互贈作為信物的戒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