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牽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本指懸絲傀戲幕後的牽引拉線。後用以比喻背後操縱。如:「任何人都想獨自作主,誰願意像玩偶那樣受人牽線?」
搬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表演、扮演。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向這傀棚中,鼓笛搬弄,只當作場短夢。」也作「般弄」。
明治維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皇住在舊國都京都,而軍事統帥征夷大將軍,則住在新城市江戶,並掌控著全國的實權,天皇實際上只是個魁,沒有實權。然而國家卻處在危機當中,農民的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在西元1854年,征夷大將軍被迫與美國艦隊總司令培理(註1.)簽訂通商條約,不久後又相繼與俄、英、荷蘭等歐洲國家簽署類似的不平等條約,西方勢力正式進入日本,使得日本執行了兩百多年的鎖國政策就此門戶洞開。西元1867年,年輕的新天皇睦仁(註2.)登基,他致力使日本工業化。不僅以西方各國為模範,更廢除封建制度,取消大將軍(幕府)的軍事政府,並且制定憲法,建立立憲改...
不辯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大逆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逆不道」原作「大逆無道」。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舉兵抗秦,最後則形成劉邦和項羽互相爭霸的局面。當初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為了號召反秦的需要,擁立一個傀皇帝楚懷王,各處抗秦的義軍也都尊懷王為義帝。項羽表面上是尊崇懷王,但實際上卻不聽從懷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稱號為西楚霸王,並且強迫義帝遷徙到長沙,後來更加以殺害。漢王聽聞義帝被殺,心裡非常難過,於是為義帝舉辦喪事,同時公開指責項羽「大逆無道」,意思就是說罪行重大,嚴重違反應有的君臣倫理。後來「大逆不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
邯鄲一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黃粱一夢」。見「黃粱一夢」條。01.明.屠隆〈贈僧〉詩四六首之三四:「剎那傀千場,總破邯鄲一枕。」 
郭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傀。《樂府詩集.卷八七.雜歌謠辭五.邯鄲郭公歌引樂府廣題》:「北齊後主高緯,雅好傀,謂之郭公。」
大權旁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掌握的權柄落入他人的手中。[例]一國之君一旦大權旁落,便成傀皇帝。
菽麥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雞膚鶴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雞皮鶴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雞皮鶴髮」原作「鶴髮雞皮」,出自北周庾信的〈竹杖賦〉。文中,桓溫用「雞皮鶴髮,蓬頭歷齒」來形容楚丘先生的外貌,頭髮發白而且散亂,皮膚粗糙鬆弛,牙齒稀疏,指楚丘先生老了。後來「雞皮鶴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老人的形貌。「雞皮鶴髮」較早的書證如唐玄宗〈傀吟〉詩:「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用來形容傀戲偶白髮皺皮,作得栩栩如生,和現實生活中的老人一個模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