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78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照相製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類比時代的製版方法。先利用攝影技術,將設計原稿或大樣攝製下來,再在另一個經過特殊處理的膠版上刻出,最後上機印製。由於凸版、平版、凹版及黑白稿、彩色稿等均可使用,且各有其不同的特性,製作過程除以上基本程序外,差異很大。
排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活字模,根據原稿一定格式排成書版,以備印刷。如:「請把這份稿子拿去排字。」
廬山之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廬山真面目」。見「廬山真面目」條。01.清.杲清曜〈青本刻聊齋志異例言〉:「茲刻悉仍原稿,庶幾獨得廬山之真。」
蘭亭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王羲之所書蘭亭序的帖本。書法遒勁剛健,為絕世之作。唐太宗愛之,自王羲之七世孫僧智永之徒辯才處取得原稿,凡二十八行,三百四十二字,命趙模等摹刻真跡,分拓數本以送皇親近臣。太宗崩,高宗奉遺詔,將真本貯玉匣殉葬,自此「蘭亭帖」翻刻本甚多。傳世者有「開皇蘭亭」,書法樸拙遲重;「神龍蘭亭」,沉厚靜穆,鐫刻精湛;「定武蘭亭」,渾樸敦厚,為諸刻之冠。唐馮承素所摹,以點畫尚存隸書收筆停蓄之筆意,為最佳摹本。也稱為「禊帖」。
石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石版印刷的方法。其法將原稿用富於膠著性的藥墨寫在特製的藥紙上,稍乾後,再把它鋪在石板上,揭去藥紙,用水拂拭,趁水未乾,滾上油墨,則有字跡處著墨,無字跡處不著墨,後再將紙蓋在石板上覆壓即成。
不留一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修改文章甚為嚴格,最後竟使原稿的每一字句都被更動。現今泛稱文稿被刪改到與原貌不同。宋.陳善《捫蝨新話.卷三.文貴精工》:「世傳歐陽公平昔為文,每草就紙上,淨訖即黏挂齋壁,臥興看之,屢思屢改,至有終篇不留一字者,蓋其精如此。」
分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印刷製版程序。為分解彩色原稿製成幾塊基本單色印版的工藝,以相應色墨套印,即能複製出符合原稿色調的印刷品。有手工、照相、電子三種分色方法。
石版印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稿製成石版或加工金屬版的印刷版,以油質堊筆描繪圖案,再用海棉潤溼石版或加工金屬版,圖案部分即產生拒水作用。後以沾有油性藥墨的滾筒轉過石版或加工金屬版,版面上圖案以外的含水部分,則發生拒油作用,而描繪部分則著上油墨。最後,再上機印刷。
網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相時,置於感光片前的網線版,作用在使原稿反射或透射的光線,經過網屏分解,在底片上構成不連續的大小網點或粗細不同的網線。
照相平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照相技術製成的平版印刷版。先依原稿的印刷需要,攝製成分色底片、網目底片等,再運用製版技術拼整成校樣或藍圖,待修整及校正色調後,該校樣或藍圖即可製成平版印刷版,以供印刷。版材包括鋅、鋁、不鏽鋼及多層金屬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