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7.27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的荊棘。
2.拘留罪犯的處所。《易經.坎卦.上六》:「係用徽纆,寘于棘,三歲不得凶。」唐.孔穎達.正義:「謂囚執之處,以棘而禁之也。」唐.陳子昂〈祭韋府君文〉:「昔君夢奠之時,值余寘在棘,獄戶咫尺,邈若山河,話言空存,白馬不弔。」
林鞭尾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eiva ameiva (Linnaeus, 1758)
體型修長,體背顏色由褐色綠色至藍色皆有,身體兩側並帶有許多淺色的細斑,腹面則至少具有10排縱行方鱗,全長最大可達63.5公分。
中美洲之墨西哥南部到烏拉圭,而由人為引入,現亦已在美國之佛羅里達建立族群。
日行性地棲型蜥蜴,喜於開闊之草地或墾地活動,雜食性會以昆蟲或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亦會吃食熟透之水果;飼養狀態下亦有人以孺鼠當餌料,白天活動時習慣四處挖掘找尋食物,終年可進行繁殖,雌體一窩可產1~4顆卵。img ver02_0233-02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鞭尾蜥科(Family Teiidae),Whiptails
林奇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奇譚〕是一本敘述印度林裡,一個被和平狼群養育成長的少年毛克利(Mowgli)在林裡生活、冒險的故事。作者吉甫林(Rudyard Kipling, 1865~1936)是出生在印度、長在印度的英國詩人兼作家,自一八九二年與美國白蕾黛女士結婚後,即遷往美國維蒙特州,埋首寫作,完成〔林奇譚〕一書,並在美國的兒童讀物〔聖誕老人雜誌〕中連載,受到當時兒童的熱愛。一九○七年〔林奇譚〕獲諾貝爾文學獎。
  童軍運動的創始人貝登堡爵士(Robert Stephenson Smyth Baden-Powell)發現〔林奇譚〕不僅是個有趣味的冒險故事,而且立意甚佳,可以引用來作為設計...
至沓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紛至沓來」。見「紛至沓來」條。01.宋.劉過〈與許從道書〉:「乃如某者,落魄不檢,諸所交游者莫不厭而惡之,謗怒嫉罵,至沓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名。相傳為蜀王的先祖,教民蠶桑。《佩文韻府.卷一.東韻.引揚雄蜀王本紀》:「蜀王之先名蠶。」
2.泛指蜀地、蜀道。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詩:「見說蠶路,崎嶇不易行。」《儒林外史》第三七回:「用勞用力,不辭虎窟之中;遠水遠山,又入蠶之境。」
尾袋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ichosurus vulpecula (Kerr, 1792)
本屬動物胸前有發育良好的腺體,在雄獸較發達,動物會以此腺體的分泌物塗抹在樹幹上標示領域;頭軀幹長32~58公分,尾長24~35公分,體重1.3~5公斤;本種體色變異多,主色為灰、褐、黑、白、乳白色,腹部毛色較淺。
澳洲、塔斯馬尼亞、袋鼠島、巴洛島。
棲地多樣,夜間活動,樹棲性,白天住在樹洞、洞穴或其他動物廢棄的窩穴中;食物包括嫩芽、葉、花、果實、種子,也吃昆蟲、鳥等;不同環境下的族群密度每0.09~2.7公頃1隻不等,雄獸活動範圍約0.81~3公頃,雌獸活動範圍約0.46~1公頃,通常獨居,密度低時領域不重疊,密度高時則無論同性或異性之間活動範圍都會重疊;發情週期約25天,終年可生殖,但春季和秋季各有一生殖高峯,懷孕期17.5天,一胎通常1隻,但也有雙胞胎、三胞胎的記錄,出生後4~5個月離開育兒袋,6~7個月斷奶,8~18個月離開母獸獨立,雌獸9~12個月性成熟,雄獸在第二年末性成熟,野外壽命可達13年,圈養壽命可達14年8個月。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袋鼠目(Order Diprotodontia)
袋貂科(Family Phalangeridae)
敺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處理不當而使結果違背最初的願望。參見「為淵敺魚」條。《聊齋志異.卷一○.恆娘》:「朝夕而絮聒之,是為敺雀,其離滋甚耳!」
台灣樹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介: 褐色樹鶯棲於山區海拔1000~2400公尺間林緣或開曠地區之濃密草中,族群數量頗普遍。在臺灣的繁殖期為5~7月,每窩產蛋2枚,蛋白色,有赤紫色和灰紫色污斑,污斑在鈍端形成圓圈。
生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枚葉片密集著生於莖上,節間縮短,雖為互生,但不易分辨者,稱為「生葉」。如公孫樹、落葉松等。
密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草木茂密。如:「密密的樹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