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夏康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樂曲名。亦作 Ciaconne,義大利文為Ciaccona,西班牙文為Chacona,古英文為Chacony、Chaccon或Chacoon。本為一種熱烈、挑逗性的舞蹈,1600年左右出現於西班牙,當時稱作Chacona;克維多(Quevedo)及其同期作家認為此舞源於墨西哥,但不知是本土性舞蹈或是改良自西班牙舞。此舞本為有傷大雅的舞蹈,十六世紀時此舞漸趨典雅,十七世紀更受法國宮廷歡迎,儼然成為重要之社交舞。此時,此舞節奏緩慢,以3/4拍子演奏音樂,常為舞會之終曲。男女舞者各分兩列,兩組同時起舞,但各有其舞姿。十七世紀的法國作曲家常將此舞曲以連續變奏形式表現,巴赫的小提琴曲「D小調組曲」...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大英簡明百科全書》。
阿細跳月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又稱《跳樂》,彝語稱《文斯比》。是彝族支系阿細人、撒尼人喜愛的自娛性民間舞蹈。流傳於雲南省路南、彌勒、邱北等縣阿細人、撒尼人聚居區。因多在月光下圍篝火起舞,故名。據傳,古時彝族以狩獵和刀耕火種維生,為趕節令,常不等樹木燃盡、炭火冷卻,就堀坑播種,因地燙,勞動中不時換腳跳。又傳:古時,犀牛和山羊格,蹄子碰擊石頭出火花,森林頓時變成一片火海,阿細人都在火海裡喪生,只剩下一對青年男女,他們來到被燒過的土地上整地種莊稼,因地燙,他們只好換著腳勞動,以後逐漸演變為舞蹈動作,現在跳此舞時,換腳跳後蹬兩下腳,同時嘴裡發出阿嘖嘖之聲,即是燙著腳和把黏在腳底板上的炭灰抖下來。並形成了換腳跳三步蹬兩下腳的五...
柏加摩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義大利一種類似《塔朗特拉舞》(Tarantella)的快速舞蹈〔見Tarantella〕。在義國各種舞蹈中,部分會冠以柏加摩(Bergamasca)之名,故常被誤以為其發源地是柏加摩(Bergamo,義國北部之一城市),此乃因外國人認為該舞之風格與某地有關之誤。傳說柏加摩舞由中世紀《牧羊人舞》(Bergermascara or Berger Mascherata)改編而來,是屬於新年慶典之舞蹈,由默劇之牧羊人演出,於西歐各國甚為流行。英國稱為《牧羊人的亥舞》(Shepherds´ Hey),在德國稱為《牧羊人舞》(Schäfer-tanz),葡萄牙亦稱為《牧羊人舞》(danca-peg...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1980。
單關節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關節囊之中只有兩個關節體(骨)的關節。另一方面,關節囊之中有三個以上關節體(骨)時,稱為複合關節(composite joint)。身體中肩關節和髖關節為單關節。而肘關節和膝關節則為複合關節。
方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當作典型的軍事訓練,分成四邊或相對的兩邊,亦即步兵團防禦的「中空隊形」。此名稱來自屈爾特人(Celt)時期古宗族的戰士。典型的方形民族舞蹈需要兩邊,設立成對立狀態,這種樣式保留在舞蹈如摩里斯舞(Morris Dance)和號角舞(Horn Dance),及許多遊戲中。現代的方舞包括許多原始方舞的變體;沿著邊移動,越過中央,然後男舞者和女舞伴成平行。英國的兒童遊戲叫五月集堅果(Gathering Nuts of May),係成一長列前進或後退,使用童謠作為吟唱;而古希臘的戰舞(Pyrrhic)表現出戰士的形態,一方拿著矛和盾對抗拿著短劍和盾的一方。許多象徵性的形式亦回應在西洋棋盤上:...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寇若貝里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寇若貝里的表演「服飾」主要在身體上,根據禮儀目的繪畫象徵性圖案,舞者身上通常繪上圖騰鳥、蛇、昆蟲〔參閱濟濟音瑪Tjitji Inma、成年式Nakumdoit〕。他們用黃土、黑木炭、白黏土與水混合,然後以油作底,用手指或一塊樹皮將顏料磨擦身體繪圖。澳洲的麥維島(Melville Island)的提維住民(Tiwi)比較喜愛黑上加白為主題的變化;天然的或人造的鬍子被染上白色或紅色顏料,加上染色的美冠鸚鵡的冠毛,以及紅色或白色的鵝頸懸垂物,色彩極其鮮豔耀眼。中部澳洲的阿藍塔住民(Arunta)創作複雜的圖案,用的是白色或彩色的馬齒莧屬植物的花或鳥的軟毛,作成一簇簇黏在皮膚上;食火雞的羽毛附在高圓錐...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拍子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表演名詞。它是劇本分段中最小的單位名稱。場景的分段有許多種方法,如果以劇中人物討論的主題作為分段的基準,那是最複雜、費時的方式之一。有時候,一個劇本會由數千個拍子組成行為與動機的情節,並形成緊湊的故事結構。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導演手冊》。
動作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表演名詞。舞臺上的所有行動都是有其目的及依據,演員的行徑都是在假設的情境中所「創造」的,經由他的身體與聲音,將現實生活轉化成想像的生活領域。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左舞臺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舞譜符號。拉邦舞譜系統會使用一小方塊代表舞台特定區位,在方塊內塗上陰影可標示出舞台區位,左舞台即是在四方塊的左方塗上陰影〔如圖〕。
Ann Hutchinson《Labanotation: The System of Analyzing and Recording Movement》1977.
佛拉門哥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和舞蹈名稱,也是古羅馬 ── 埃及時期,寺廟的儀式舞者。羅馬帝國時期主要的佛拉門哥慶典,除了每年年初,重燃聖火的舞蹈,還有在噴泉中所舉行的淨身儀式。以上兩活動,皆和羅馬神話中,主司爐火與健康的女神有關;它是以環形舞蹈(ring dance)與行進舞蹈(processional dance)二者交替的方式進行。西班牙的佛拉門哥舞曲,則源自吉普賽、安達魯西亞(Andalucia)、阿拉伯以及西班牙猶太人的民歌;有些學者考證,甚至還源於拜占庭和印度的宗教聖歌。十四世紀以後,它演變成為吉普賽人、阿拉伯人、猶太人以及被社會遺棄而混居於上流社會邊緣之基督徒的舞蹈。一般咸信,佛拉門哥歌曲(Cante F...
康謳《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九年、《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