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倒屣迎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注解〕 (1) 邕:蔡邕(西元132∼192),字伯,東漢陳留人。博學,工辭章,天文、術數、書畫、琴藝皆精,創飛白書。熹平四年,奏定六經文字,以隸書四十六碑立於太學門外,是為《熹平石經》。後董卓專政,累遷為左中郎將,故亦稱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於獄中。有《獨斷》、《蔡中郎集》。 (2) 車騎填巷:車馬填滿巷道。形容賓客眾多。騎,音ㄑ|ˊ。 (3) 盈坐:滿座。 (4) 粲:王粲(西元177∼217),字仲宣,三國魏山陽高平人。東漢末避亂,依劉表於荊州。後仕魏,官至侍中。擅長辭賦,所作慷慨悲涼,深刻感人,為建安七子之冠冕。作品有〈登...
回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返回的路程。如:「他在回程途中遇上遊行隊伍,耽擱了一下。」明.高明《琵琶記.伯夫婦上路回鄉》:「若念骨肉一家,須早辦回程。」
永存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永垂不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永垂不朽」原作「垂不朽」。蔡邕,字伯,東漢陳留人。蔡邕少時師事太傅胡廣。胡廣,字伯始,東漢南郡華容人。官至太傅,歷事安、順、沖、質、桓、靈六帝。胡廣熟悉典章,辦事經驗豐富,柔媚謙恭,不抵觸任何人,在當時有「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惟胡公。」的諺語。靈帝即位時,胡廣年已八十,仍代為太傅,老死任上。熹平六年,靈帝感懷胡廣的恩德,令胡廣的學生蔡邕為恩師作〈胡公碑〉,以紀念胡廣。內容記載胡廣對漢朝的貢獻,並且頌揚胡廣的事蹟必可永遠流傳而不可磨滅。後來「永垂不朽」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永遠流傳而不可磨滅。
成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獲得美名。舊指科舉中第。明.高明《琵琶記.蔡公逼伯赴試》:「你為甚在十年窗下無人問?只圖個一舉成名天下知。」《紅樓夢》第八回:「秦鐘此去,學業料必進益,成名可望。」
咿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1)形容蟲鳴聲。唐.劉禹錫〈秋聲賦〉:「草蒼蒼兮人寂寂,樹槭槭兮蟲咿咿。」(2)形容豬叫聲。宋.晁補之〈荳葉黃〉詩:「豕母從豚兒,豕啼豚咿咿。」(3)形容雞鳴聲。元.高明《琵琶記.伯辭官辭婚不准》:「三唱天雞,咿咿喔喔。」(4)形容淒惻的聲音。唐.韓愈〈貓相乳〉:「母且死,其鳴咿咿。」
雍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諧的樣子。《禮記.少儀》:「鸞和之美,肅肅雍雍。」唐.孔穎達.正義:「雍雍是和貌。」《文選.潘岳.笙賦》:「雍雍,若群鶵之從母也。」也作「邕邕」、「雝雝」、「廱廱」。
菶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茂盛的樣子。《詩經.大雅.卷阿》:「菶菶萋萋,雝雝。」
倒屣而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注解〕 (1) 邕:蔡邕(西元132∼192),字伯,東漢陳留人。博學,工辭章,天文、術數、書畫、琴藝皆精,創飛白書。熹平四年,奏定六經文字,以隸書四十六碑立於太學門外,是為《熹平石經》。後董卓專政,累遷為左中郎將,故亦稱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於獄中。有《獨斷》、《蔡中郎集》。 (2) 車騎填巷:車馬填滿巷道。形容賓客眾多。騎,音ㄑ|ˊ。 (3) 盈坐:滿座。 (4) 粲:王粲(西元177∼217),字仲宣,三國魏山陽高平人。東漢末避亂,依劉表於荊州。後仕魏,官至侍中。擅長辭賦,所作慷慨悲涼,深刻感人,為建安七子之冠冕。作品有〈登...
安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對婦人的尊稱。明.高明《琵琶記.蔡公逼伯赴試》:「老漢既忝在鄰舍,秀才但放心前去,不揀有甚欠缺,或是大員外、老安人有些疾病,老漢自當早晚應承。」《紅樓夢》第六三回:「尤老安人點頭道:『我的兒,倒是你們會說話,親戚原是該的。』」
別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雅堂集》、《銅弦詞》、《紅雪樓九種曲》等。 (3) 王:王鳴盛(西元1722∼1797),字鳳,號禮堂,又號西莊,晚號西沚,江蘇嘉定人。幼從沈德潛受詩,又從惠棟問經義,遂通漢學。乾隆十九年進士,累官內閣中書,兼禮部侍郎,左遷光祿寺卿。在詩、古文、經術、史學方面均有成就,有詩文集四十卷、《蛾術編》、《十七史商榷》、《尚書後案》、《周禮軍賦說》等。 (4) 錢:錢大昕(西元1728∼1804),字曉徵,又字辛楣,號竹汀,清江蘇嘉定人,乾隆進士;博通群籍, 綜貫六藝,詩文為吳中七子冠,歷主鐘山、婁東、紫陽諸書院講席,有《廿二史考異》、《十駕齋養新錄》、《元史藝文志》、《潛研堂集》等書。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