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5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譏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諷刺、譏諷、譏笑、嘲諷、嘲笑
喜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戲劇類型。主要以誇張、幽默及機智的手法,取悅觀眾或嘲諷醜惡、落後的現象,從而肯定美好與進步的事物。由於著筆於人性的現實面和弱點,因此,不同的時代及文化背景,往往有不同的喜劇形式。西方喜劇依內容和手法的差別,一般可分為情節喜劇、抒情喜劇、諷刺喜劇和鬧劇等。中國雖無喜劇之專稱,但仍有不少喜劇劇目,大都在諷刺反面形象的同時,歌頌主角的勇敢和機智。
晁補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53~1110)字无咎,宋濟州鉅野人。舉進士,累遷著作佐郎、禮部郎中。以文章見知於蘇軾,其論政、論史之作,較注重事功,對迂腐不切實用的言論,多所嘲諷。工書畫。著有《雞肋集》、《晁无咎詞》等。
陳映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憂鬱與苦悶的色調以及人道主義關懷,陳映真自剖其創作歷程說:「1966年以後,契訶夫式的憂悒消失了。嘲諷和現實主義取代了過去長時期來的感傷和力竭、自憐的情緒。」。1979年第二次被捕後,作品焦點轉變為跨國企業對第三世界經濟、文化與心靈的侵略,如〈華盛頓大樓〉系列小說。 著作 陳映真發表過數十篇長、短篇小說,於2001年由台北洪範書店集結為六冊《陳映真小說集》:第一冊《我的弟弟康雄》(1959-1964):麵攤/我的弟弟康雄/家/鄉村的教師 /故鄉 /死者 /祖父和傘 /貓和牠們的祖母/那麼衰老的眼淚 /加略人猶大的故事...
擺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表示自己闊綽富有。帶有嘲諷的意味。《官場現形記》第一一回:「和尚沒趣,只好仍舊坐了馬車回來。見了妹子,還有擺闊。」《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再說秦鳳梧本來是個大冤桶,化錢擺闊,什麼人都不如他。」
駱以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啟蒙,使得駱以軍早期的小說充滿著實驗的精神,諧擬、遊戲、斷裂,企圖以多元破碎的觀點打破傳統敘事模式,嘲諷小說作為反映現實的最終可能。以《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來告別張大春的影響進行屬於他個人的故事。後分別出版《棄的故事》、《妻夢狗》二書見證駱以軍創作的轉折,他融入大量的抒情成分及轉而面向自我的「私小說」式的技藝,不僅與之前的風格有所區別,以此更奠定出他往後探測人類心無世界的書寫策略。 三、著作 《紅字團》(聯合文學)《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皇冠)《和小星說童話》(皇冠)《棄的故事》(自費出版)《妻夢狗》(元尊文化)《...
辛波絲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自然萬物的悲憫,認為它們在地球的處境並不比人類卑微(亦有論者將此詩詮釋為對史達林統治時期高壓政治的嘲諷)。然而,儘管現實世界存有缺憾,人間並非完美之境,但辛波絲卡認為生命仍值得眷戀。在〈未進行的喜馬拉雅之旅〉一詩,辛波絲卡無意以喜馬拉雅為世外桃源,反而呼喚雪人(Yeti,傳說住在喜馬拉雅山),要他歸返悲喜、善惡、美醜並存的塵世。在〈企圖〉一詩,她重新詮釋波蘭極著名的一首情歌〈甜美的短歌〉(「你走上山坡,我走過山谷。你將盛開如玫瑰,我將長成一株雪球樹……」),道出她對生命的認知:渴望突破現狀,卻也樂天知命地接納人類宿命的...
趙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古詩最有特色。如《古詩十九首》、《閒居讀書六首》、《雜題八首》、《偶得十一首》、《後園居詩》等,或嘲諷理學,或隱寓對社會的批評,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七古如《將至朗州作》、《憂旱》、《五人墓》,七律如《過文信國祠同舫庵作》、《黃天蕩懷古》、《赤壁》等,都有特色,並在造句、對仗方面見出功力。趙翼的文學著作有詩集53卷及《甌北詩話》。史學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記》、《陔餘叢考》、《簷曝雜記》、《皇朝武功紀盛》等。歷任廣西鎮安知府、貴州貴西兵備道。後辭官歸里,主講安定書院,潛心著述。長於考據,又善詩文。 評論 造語...
錢鍾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翻攪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揭露人性中的良善與罪惡,交織出人們對愛情的盼望及痛惡。作者文句妙語橫生又帶著嘲諷、幽默,既捕捉了民初知識分子的心態,也悠悠展現一種讓人思索再三的生命情境。正如小說結尾所說:「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傷感,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著作 論文:《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裏的中國》(牛津大學學士學位畢業論文,1937),《古典文學研究在現代中國》(錢鍾書參加義大利米蘭舉行的歐洲漢學家第26次大會的演講,1978);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1941)小說:《貓》(1945)中短篇小說集:《人·獸·鬼》(1946)長...
卜大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卜大中曾任《中國時報》資料中心、大陸中心主任、副總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美洲《中國時報》副總編輯、《時報周刊》副董事長、《中國時報》駐美西特派記者。現為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卜大中向以雜學家著稱,文筆風格喜用幽默與嘲諷,跨足新聞界與學術界,以“內行人眼中的外行人、外行人眼中的內行人”自居,在政論立場上以“藍綠各打五十大板”自詡。事實上卜大中的政治立場稍偏綠營,而且會一針見血的批判中國民族主義。他在〈我對中國知識分子有一點失望〉一文中指出:“《中國時報》刊出龍應台文章,大意是說,經過的觀察,她發現中國人其實不需要民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