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4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傷天害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無奈之,乃示意朋好,為之調停,欲生謝過其家。孫不肯,十反不能決。婦創漸平,欲出之,又恐王氏不受,因循而安之。妾亡子死,夙夜傷心,思得乳媼,一問其情。因憶無病言「逃於楊」,近村有楊家畽,疑其在是;往問之,並無知者。或言五十里外有楊谷,遣騎詣訊,果得之。 〔注解〕 (1) 快意:稱心如意。 (2) 訟:訴訟。 (3) 詣:音|ˋ,前往。 (4) 宰:地方行政長官。此處指縣令。 (5) 廣文:明清時對教授、教官的別稱。 (6) 阿:音ㄜ,偏袒。 (7) 廉:考察。 (8) 齷齪:音ㄨㄛˋ ㄔㄨㄛˋ,汙穢腐敗。 (9) 吮人癰痔:替人吸吮濃瘡,比喻逢迎巴結權貴。吮,音ㄕㄨㄣˇ。癰...
蹈常襲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循故習,不知變通。清.黃宗羲〈張心友詩序〉:「即唐之時,亦非無蹈常襲故,充其膚廓而神理篾如者。」
交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各種情緒、事物同時出現,聚在一起。宋.蘇軾〈與胡深夫書〉:「因循至今,疊辱書誨,感愧交集。」《三國演義》第六回:「隨後曹仁、李典、樂進各引兵尋到,見了曹操,憂喜交集。」
革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守舊、因循、復舊、維持、復古
傍人門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寄人籬下」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齊書.卷四一.張融列傳》融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白黑談論,鮮能抗拒。永明中,遇疾,為(問)〔門〕律自序曰:「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為心師也。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政當1>使常有其體。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2>,寄人籬下。」 〔注解〕 (1) 政當:即正當。 (2) 因循:遵循舊習而無所改動。〔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史.卷三二.張劭列傳》
矇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騙、隱瞞真相。《聊齋志異.卷七.冤獄》:「矇蔽因循,動經歲月,不及登長吏之庭,而皮骨已將盡矣!」
曾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限性,因此,對王安石變法有些看法不同。他認為法愈密,則弊愈多。但是曾鞏也不主張死守成法,他對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滿,提出“法者,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戰國策目錄序》)的觀點。主張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對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動上,他能夠維護新法,在齊州為官時,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樂業。著作:  曾鞏自己著作很多,《元豐類稿》、《續元豐類稿》、《外集》、《隆平集》、《雜職》、《宋朝政要策》等,傳行於世,膾炙人口。此外,還著有《衛道錄》、《大學稽中傳》、《禮經類編》、《詩經教考》、《...
學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私塾中的教書先生。今譏稱迂腐不知變通的讀書人。[例]他雖然是個博士,做事卻只會因循舊例,真是個老學究。
坐失良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過後行兵、因循自誤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由於人才缺少,皇帝和政府都重視開辦培養人才的機構。政治上「與民休息」,文化上前期崇尚黃老學說,講究因循無為。然而董仲舒則在和漢武帝對話的過程中提出教育改革的重要建議,他相信「天人感應」,主張將所有學說統一到一家之上,為政治服務,提出「興太學以養士」,「重選舉以選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 東漢 初期,王充提出「人有善惡之分」,「性可教而為善」及「在所間染而善惡變藝」的觀點,主張國家大量興辦學校,並通過行政手段給予保護。後期,地方官辦學校逐漸變的有規模,學生也可以通過考試從低級學校升入高級學校,最終到太學學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