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報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答恩德。《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三國演義》第八回:「卓曰:『如此見惠,何以報德?』」
灌瓜之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德報怨,對與自己有仇恨的人施予德惠。參見「澆瓜之惠」條。《周書.卷三九.杜杲傳》:「陳國息爭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義,張旃拭玉,脩好如初。」
不同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戀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過依賴家庭或對家庭的感情太過深重。表示離不開家。《西遊記》第二○回:「這個戀家鬼!你離了家幾日,就生報怨!」
中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泛指中國。《宋史.卷四八七.外國傳三.高麗傳》:「以其歲貢中朝,不敢發兵報怨。」宋.釋文瑩《玉壺清話》卷一:「使契丹虜主曰:『中朝黨進者,真驍將也,如進輩有幾?虜所以固矜者,意謂進本虜族,中國無之。』」
不共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分界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陰、陽兩處的交界。元.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你那報怨心懷,和那橫死爺相逢在分界牌。」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三折:「莫不狀元店連著分界牌,多管是鬼門關春榜動選場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