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鳥獸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鳥獸般一哄而散。有失利、失勢而散之意。《漢書.卷五四.李廣傳》:「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宋.蘇軾〈答李琮書〉:「見利則雲合,敗則鳥獸散。」
節節敗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場上連連失利。也泛指連連失利。如:「我方籃球隊在此次競賽中節節敗退,令觀眾大感惋惜。」
鄭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賜姓朱,改名成功,為明末南安人。父平國公鄭芝龍降清,成功遁入海島與父絕。桂王封之為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命率師攻閩浙,又大舉下江南各地,圍南京,祭孝陵,後兵失利,退取臺灣作為根據地,仍奉明年號,未幾而卒。
損兵折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戰失敗,損失了兵將。[例]伊拉克因波灣戰爭失利而損兵折將無數。
卷土重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土,指人馬奔跑時揚起塵土。重來,指重新猛撲過來。卷土重來比喻事情失敗後,重組力量,再一次來過。如:「今年考試失利,明年卷土重來。」亦比喻失敗後,重新恢復舊有的局面、勢力。如:「商場得失本無定,只要有恆心毅力,幾年之後必可卷土重來,恢復舊觀。」唐.杜牧〈題烏江亭〉詩:「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也作「捲土重來」。
陳永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1674)鄭經出兵福建時留守臺灣主持政事。鄭經響應三藩之亂西征,經過七年無疾而終,退守臺灣。西征失利後,失去權力的西征派馮錫範、劉國軒等人為了奪回權力,設計排擠陳永華,陳永華被迫辭官退隱,也導致馮、劉後來政變的成功。(註2)同年七月陳永華染上風寒,不久便撒手人寰,鄭氏王朝的朝政也漸趨敗壞。 施行政策 內政陳永華認為由於臺灣尚有許多地區未開發,不適合直接套用明朝制度,因此設立兩州一府,並且以保甲制度維持治安。此外,接續鄭成功的開墾政策,鼓勵中國移民參與開墾、引進新技術,並鼓勵種植蔗、米、製鹽等。 教育永曆19年(166...
獲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得利益。[例]雖有許多人因買賣股票而獲利不少,卻有更多人因投資股票失利而損失慘重。
猞猁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簡稱為「猞猁」。狀如貍貓,耳大,有長毛,善爬樹,性凶猛。烏拉諸山皆產。其皮可製裘,極珍貴。也稱為「天鼠」、「土豹」、「失利孫」、「猞猁猻」。
吳承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  兩次鄉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繫是沉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不僅付資無由,而且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為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痴?"  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於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
第二次世界大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攻擊波蘭,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投降之世界大戰。由中、美、英、法、蘇等國,抵抗德、義、日等軸心國的侵略;戰場包括歐、亞、非、澳四大洲;方式為陸海空之立體戰。主要過程:一、自開戰至一九四○年為德國席捲歐洲期。二、一九四一年德軍向蘇聯進軍,同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與歐洲戰場合成世界性之全面戰爭。三、一九四三年義大利首宣告投降。四、一九四五年德國不支東西戰線的攻擊而潰敗,於五月七日簽降。五、日軍因硫磺島之役失利,美國於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及蘇俄的宣戰而於同年八月十日宣告戰敗投降,至九月二日正式簽字。前後歷時七年,人口及物質的損失較第一次世界大戰更為慘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