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08.07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蹈赴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探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神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勇猛厲害。[例]在戰壕裡他奮不顧身的撲向敵人,神勇極了。
磨踵滅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赴蹈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也作「赴湯蹈火」。
赴湯投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難。《三俠五義》第四回:「這有何難?只要你家相公應允,我就是赴湯投火也是情願的。」也作「赴湯蹈火」。
奮不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奮不顧身」。見「奮不顧身」條。01.南朝梁.任昉〈奏彈曹景宗〉:「故司州刺吏蔡道恭,率厲義勇,奮不顧命,全城守死,自冬徂秋。」02.《魏書.卷一一.廢出三帝紀.出帝平陽王》:「或徇節感恩,奮不顧命;或臨戎對敵,赴難如歸。」 
奮不顧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奮不顧身」。見「奮不顧身」條。01.《舊唐書.卷一四一.田弘正列傳》:「惟忠與孝,天與臣心,常思奮不顧生,以身殉國,無由上達,私自感傷。」 
摩頂至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奮身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奮不顧身」。見「奮不顧身」條。01.宋.吳泳〈齊敏授武翼郎制〉:「爾總戎于韶,奮身不顧。援弓赴敵,射殺渠魁,厥功雋矣。」02.宋.蘇軾〈與章子厚書〉:「然獨念愚夫小人,以一言感發,猶能奮身不顧,以遂其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