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空中小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客機上的女性服務員。縮稱為「空姐」。
|
大阿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語。對年輕女傭的稱呼。《官場現形記》第八回:「陶大人吃酒,菜是要好的。交代本家大阿姐,不要搭漿!」
|
環小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美國方舞常用的口令。二對舞者相向,二女牽右手走四步換位,與對面之男子牽左手,男子右手在女子腰處牽女子右手,以男子為軸走四步繞一圈;再以同樣方式換回原位。
楊昌雄編譯《世界土風舞》民國七十三年。
|
姐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孩的守護神。註生娘娘手下的副神,專司小孩的生、養、育等事。在臺灣婆姐共有十二位,各有其姓且各司其職,在廟宇中分列於註生娘娘兩側,手中都抱著一個嬰兒。
|
小姐們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輩年輕女子的合稱。如:「小姐們兒,動作快點,不然可要搭不上火車了!」
|
依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土族民間舞蹈。流傳於青海省的互助縣一帶土族聚居區。該舞源於傳統的土族婚禮習俗。相傳在很久以前,每逢姑娘出嫁時,惡魔妖怪總要前來搶親。因此在新娘打扮的時侯,由納信(娶親人)在新娘的門口,邊唱邊舞衣襟,將妖怪引出大門趕走,使其婚禮順利進行。現今,己演變成婚禮時必須表演的一種迎親舞形式。舞時,由兩個身穿白褐衫的男子(娶親人)。他們雙手提起白褐杉的大小衣襟,邊唱邊揮舞衣襟,待新娘打扮完畢,他們攙扶新娘,邊唱邊舞走出大門。衣襟的主要舞法:左右揮舞、上下揮舞、繞花等。唱詞內容多與婚禮相結合,曲調悠揚動聽。具有鮮明濃郁的土族風格。
|
討細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娶小老婆、姨太太。即指男子娶妾。例:頭擺个有錢人,當多人會討細姐,造成當多家庭問題。(以前的有錢人,很多人會娶小老婆,造成許多家庭問題。)
|
卡斯楚的印妮絲小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五幕默劇舞劇。科特西(Antonio Cortesi, 1796-1879)編舞編劇與部份作曲,混合音樂,桑吉里柯(Alessandro Sanquirico)佈景設計,1827年3月20日首演於杜林的皇家劇院。故事內容:十四世紀的里斯本,阿爾芳索(Alphonso)國王想讓兒子唐配卓(Don Pedro)娶那瓦雷(Navarre)公主比安卡(Bianca)為妻,但是年輕的王子早已秘密的娶了卡斯楚的印妮絲;當事情曝光後,國王大怒的將兩人關進牢裡。比安卡公主與西班牙大使要求處死印妮絲,此時,國王反而同情起她了;一些王子宮中的宿敵,暗中違背國王的命令把印妮絲帶走,準備將她處死。國王來到獄中探...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
撮襯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彝族民間舞蹈。現僅留存於貴州省咸寧縣鹽倉區板底鄉裸嘎村。其舞蹈名稱意為:變人戲,也有就以《變人戲》作此面具舞蹈名稱的記載。舞蹈由五名成年男子分別扮作彝族創始者:年歲極高的山神老人:惹嘎補、一千兩百歲的老爺爺:阿布姆、一千兩百歲的老婆婆:阿達姆、八百歲的漢族老人:哼布、一千歲的苗族老人:馬洪母。其中除山神老人外,均戴製作原始、古拙的黑色木刻面具,並用布把頭纏成錐形;身體和四肢也用布纏繞,象徵為遠古時期的裸體先人。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至十五的晚間,表演者挨門串戶地到各家進行表演,以達到為所到之處驅鬼避邪,祈求五穀豐登、人丁興旺的目的。表演開始,五位彝族先民各拄柺杖,以走〈矮腳步〉,表示來自遙遠的...
|
姐公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外曾祖父,也就是指母親的祖父。例:這棟屋對姐公太个時節就戴在這,正經當久了。(這棟房子從外曾祖父的時候就住在這,真的很久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