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彊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奴結下了友好之盟。後來「強弩之末」這句成語,就從《史記》文中「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
|
赤地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夏侯勝》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詔丞相御史曰:「朕以眇身,蒙遺德,承聖業,奉宗廟,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誼,厲威武,北征匈奴,單于遠遁,南平氐、羌、昆明、甌、駱兩越,東定薉、貉、朝鮮,廓地斥境,立郡縣,百蠻率服,款塞自至,珍貢陳於宗廟;協音律,造樂歌,薦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開聖緒,尊賢顯功,興滅繼絕,褒周之後;備天地之禮,廣道術之路。上天報況,符瑞並應,寶鼎出,白麟獲,海效鉅魚,神人並見,山稱萬歲。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朕甚悼焉。其與列侯、二千石、博士議。」於是群臣大議廷中,皆曰:「宜如詔書。」長信少府勝獨曰:「武帝1>雖有攘2>四...
|
關漢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水猶然熱,好教我情慘切!(云)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在單刀會上,關羽以自己的威武和正義懾服了魯肅,保衛蜀漢的利益。關漢卿的雜劇反了廣闊的社會生活面,對元代社會生活中帶有本質意義的一些問題反映得尤為深刻、集中。關漢卿是一個有丰富的舞台藝朮實踐經驗的戲劇家,很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在他筆下的大多數人物都個性鮮明、血肉飽滿。他不僅善于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人物性格,而且還非常善于通過細致深入的內心描寫來提示人物的性格。關漢卿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語言大師,他非常善于吸收和提煉生活中生氣蓬勃的語言,用來丰富自己的藝朮表現...
|
雄赳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壯威武的樣子。[例]他穿上軍服,顯出一副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 △雄糾糾
|
龍行虎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止行動如龍虎而不凡。舊時形容帝王莊重威嚴的儀態,今形容人威武莊重的樣子。[例]他走起路來如龍行虎步,氣勢不凡。
|
雄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威武勇壯。《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
|
貧賤不能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貧窮低賤但仍不改其操守。《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英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俊威武的風姿。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褒公鄂公毛髮動,英姿颯爽猶酣戰。」《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風流高會,江南又見奇蹤;卓犖英姿,海內都傳雅韻。」
|
木人石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夏統》載,晉太尉賈充十分欣賞夏統,想留下予以重用,但卻被拒絕,於是先後以雄壯威武的軍容、儀仗樂隊和裝扮華麗的妓女來引誘他,但他都不為所動,最後賈充只好放棄,並對人說:「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文中,賈充以「木人石心」一語比喻夏統意志堅定,任何外在事物皆不足以動搖他的心。後來到了宋朝劉斧《青瑣高議.別集.卷二.譚意歌傳》:「客撫掌大罵曰:『張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見之,罪不容誅。』」 「木人石心」一語語義轉變,用來形容人冷酷無情。
|
鷹揚虎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十分威武。三國魏.應璩〈與侍郎曹長思書〉:「王肅以宿德顯授,何曾以後進見拔,皆鷹揚虎視,有萬里之望。」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伏惟君侯貴而且賢,鷹揚虎視。」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