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兒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小說或戲曲中對手下嘍囉的稱呼。《水滸傳》第五七回:「魯、楊二頭領引了兒們先來與呼延灼交戰,兩個廝併了他一日。」
子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紅樓夢》第八四回:「賈母道:『你們時常叫他出去作詩作文,難道他都沒作上來麼!小子家慢慢的教導他。可是人家說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兒吃的。』」
河裡兒岸上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溺水在河裡,岸上的親娘卻無法搭救。比喻眼看親人受苦而毫無辦法。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做兒的上法場,做娘的痛著忙,抵多少河裡兒岸上娘。」
子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擅於領導、哄帶子的人。如:「他是個子王,難怪小喜歡黏著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寒冷而牙齒打顫所發的響聲。元.無名氏〈柳營曲.李亞仙〉曲:「後來卑田院乞化為活,轝車前唱挽歌,凍的來打歌。」也作「打頦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帶著子。如:「明天如果天氣好,可帶子們出去玩玩。」
2.照顧子。如:「今天沒空,我還要回家帶子。」
兒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淡紅色的珊瑚、玉石等。因顏色與嬰臉色相似而得名,頗為珍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元.鄭光祖《智勇定齊》第一折:「嫡親的五口兒家屬:婆婆劉氏,兒兒是鍾大,媳婦兒鄒氏;女兒是鍾離春。」
瑪其施;男成年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名。是薩伊(Zaire)及辛巴威(Zimbabwe)男成年儀式。在1960年代以前,男必須被隔離在特別的訓練營中待三到八年的時間。現在隔離期已縮短至大約一個月長,在這期間男們需學習歷史、工藝、建築技巧、畜牧、以及其部族文化的道德準繩。訓練結束之後,施行割禮,然後離營。當他們要離去時,全村會為他們舉行慶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面具舞者。在舞者現身之前,要先遵照一定的路線離開,再按預先設計的程序進入聚落中。首先,他們幾乎都會先繞村遊行,村民則加入其中並為之歡呼。他們的面具與服裝代表動物或死者的靈魂,有時則有與成年相關的特殊用途。通常這些都具有特別的道德或象徵意義。面具可能是以木頭雕刻或由樹枝...
Francoise Grund-Khaznader《Masked Dances and Ritual in Tanzania, Mozambique and Zambia》The Drama Review.
城鎮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名。荷蘭人稱市集表演或偶劇中的歌舞丑角為「城鎮男」,此角色在歐洲各國各有不同的說法,如德文「Hans-Würst」,俄文「Petrushka」(小彼得),法文「Marian」,英文「Punch」(義大利通俗喜劇中鉤鼻、駝背之丑角)。在英格蘭有稱作「Pickleherring」之角色出現於啞劇中,為六兄弟中之一人,劇中還有「劍之鎖」(Lock of Swords)的表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