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網狀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否則皆由成員自行作主。3. 朝向扁平化:扁平化所要強調的部份,是將層級的概念打破,避免繁文縟節的官僚化造成任務的延宕,彼此之間的關係強化,減少上對下的指揮。4. 整合性:各自執行其任務,然而卻也強調互相協助,彼此關係緊密而強韌,一個任務一張網,數個任務當合成一張大網,形成一個緊密而不可區分的組織,彼此關係密切而非上對下的層級概念。 關鍵字中文:網狀組織英文:web organization 參考書目註1 黃昆輝(1991)。教育行政學,頁216-218。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註2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頁170...
大辯若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口才、善於辯論的人,表面看來好像不善言辭的樣子。《老子》第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唐.楊烱〈梓州官僚贊.司令參軍事高平獨孤文字大辯贊〉:「大辯若訥,歷官有聲。」
中王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時期一直存在著地方勢力與中央政府的矛盾與鬥爭。中王國時期的國王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因而扶植起一個新的官僚階級「涅傑斯」(意為小人物),他們通常出身低微,卻得到國王的提拔與重用,擔任重要職務,因為沒有家族背景作為依靠,只能忠心追隨國王才能飛黃騰達,因此這批人是王氏的擁護者,也是王權加強的中堅力量。 西克索人的入侵與統治中王國時期之後,因為西克索人的關係,埃及又再度分裂。西元前18世紀末,內部衰敗的古埃及中王國開始遭受西克索人(西克索人是古埃及與「外族統治者」的希臘與形式)的入侵。西克索人在埃及北方站住了腳,定都阿瓦利斯,建...
顧亭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零星的抗清活動,清朝官府防備很嚴,發現有什麼抗清嫌疑的人,就要加上"通海"的罪名,打進監獄。昆山有個官僚地主葉方恆,想吞沒顧炎武家的田地,買通顧家的僕人,誣告顧炎武通海。葉方恆還把顧炎武抓起來,私設公堂,逼他自殺。顧炎武一些朋友為了搭救他,去找在清朝做官的錢謙益幫忙。錢謙益本來是南明弘光政權的禮部尚書,又是個出名的文學家,清兵下江南的時候,他投降了清朝,名聲不好。錢謙益表示,只要顧炎武承認是他的學生,他願意保顧炎武出獄。那位朋友知道顧炎武不肯那樣做,就自作主張,假造了一張顧炎武的名帖,送給錢謙益求助。這件事讓顧炎武知道了...
日本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が置かれた。この時期は、律令国家体制の形成と深化が図られた。王土王民思想に基づく律令制は、天皇とその官僚による一元的な支配を志向しており、民衆に対しては編戸制・班田制・租庸調制・軍団兵士制などの支配が行われた。8世紀前半は、律令制強化への動きが積極的に展開しており、三世一身法・墾田永年私財法などの農地拡大政策もこうした律令制強化の一環だったと考えられている。しかし、8世紀後半に入ると、百姓階層の分化が始まり、百姓の逃亡が増加するなど、律令支配の転換を迫る状況が生じていった。また、新羅を蕃国とし、東北地方の蝦夷・南九州の隼...
八國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八國聯軍(Eight-Nation Alliance)的導火線是中國長久以來受列強的壓迫教案和經濟壓迫,以及官營企業剝奪了生存之道,逐漸蘊積出一股排外反官僚的氣氛。這股氣氛到1898年集結在義和團身上。據說義和團起先與一般民眾結合,反對基督教教案,後來又逐漸與清廷的排外氣氛互通聲息,而倡言「扶清滅洋」。最後獲得清廷的支持,由山東而天津,終於進入北京,沿途攻擊外國人,破壞教堂,搗毀官營企業(如挖取鐵路枕木等等),在北京更包圍外國人於北堂和公使館區。而且西太后聽說「列強要逼西太后退位」的傳言,遂向列強宣戰。1900年,...
日本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が置かれた。この時期は、律令国家体制の形成と深化が図られた。王土王民思想に基づく律令制は、天皇とその官僚による一元的な支配を志向しており、民衆に対しては編戸制・班田制・租庸調制・軍団兵士制などの支配が行われた。8世紀前半は、律令制強化への動きが積極的に展開しており、三世一身法・墾田永年私財法などの農地拡大政策もこうした律令制強化の一環だったと考えられている。しかし、8世紀後半に入ると、百姓階層の分化が始まり、百姓の逃亡が増加するなど、律令支配の転換を迫る状況が生じていった。また、新羅を蕃国とし、東北地方の蝦夷・南九州の隼...
安史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由2 經歷3 關鍵字4 出處 源由唐玄宗(註1.)天寶年間,因寵愛楊貴妃(註2.),沉迷遊樂,遂漸不理政務,大權為李林甫(註3.)掌握,李林甫為了防止漢人官僚由日趨重要的邊境節度使入都為相,跟他競爭,開始引用異族出身的人擔任節度使。伊朗系孛庫特人安祿山(註4.)便因此與李林甫結合,出任節度使。李林甫死後,外戚楊國忠為相。安祿山與楊國忠爭寵,因懼身在邊疆,有朝一日會被楊國忠(註5.)罷黜,乃於天寶十四年(西元755)兵叛幽州,佔領洛陽,造成為時九年的安史之亂。 經歷安史之亂時,原先的律令機構無法應付亂事,唐室乃將...
漢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產。劉邦時代為中國歷史巨變的標誌是,首開了布衣將相之局。夏、商、周三代的王室和諸侯都是世襲的,各國官僚也以世襲貴族為主,戰國以後不斷有平民出身的大臣湧現,但像西漢立國時那樣,君臣將相均為平民出身則是前所未有的,而以前延續了數千年的世襲貴族則終於灰飛煙滅,不知所蹤矣。劉邦在打天下和治天下的正確決策均出自於謀臣,但劉邦是這些決策的最後核定者。最為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王朝的開 國之 君,加上上述的諸多“第一”,劉邦的影響之排名在中國帝王中居前10,在世界帝王中居前60並不為過。
新舊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安石新法有保戶中小農民與商人、壓抑富裕階級的意涵,因而遭到官戶、形勢戶、大商人的反對,這些人又與官僚勾結,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神宗(註5.)只好罷免王安石。但王安石執政十年,政府的財政已由赤字轉為黑字。王安石去職後,神宗對西夏用兵,卻大敗而還。從此以迄徽宗,新法黨(新黨)和舊法黨(舊黨)之間,更替掌政五次,皇太后攝政,舊黨得勢,即排斥新政;皇帝親政,即用新黨而排斥舊黨,彼此已完全淪為意氣之爭,尤其到徽宗親征,任用新黨蔡京主政時,新法已成為對人民苛誅求的手段,「花石綱」(運輸花木奇石的船隊)即其最典型的事例。因此引起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