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56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克思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觀」,也非像馬克思本人所認為的「唯物史觀」。 著作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著作如下:德意志意識形態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1848年)共產黨宣言(1848年)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年)政治經濟學批判(1859年)資本論(1867年)法蘭西內戰(1871年)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 參看西方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共產主義 外部連接馬克思主義文庫Chinaworker 中文捍衛馬克思主義
小步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於法國民間的一種三拍子舞曲。為英語minuet的意譯。早期按社會地位高低為序,講究禮儀,並於起舞前先屈膝向舞伴和觀眾行禮。路易十四時,由盧利等音樂家引入法國宮廷,經路易十六的提倡而風行於全歐。十七、十八世紀時,常用於組曲和交響曲中,作為一個樂章,以其中庸的速度和優雅的風格為特色。初時僅是小二段式的曲體,現在一般多為大三段式、三拍子的形式。
西印度群島 (West Indi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洛克風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十六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流行的反古典主義藝術新風格。打破文藝復興以來均衡、細緻的風格,採取曲線、不對稱的構圖設計,強調力與動作的表現。其壯麗、奔放的風味,正反應當時歐洲君主炫耀奢華的心態。在建築上,多採用橢圓形空間及具多彩的裝飾和雕刻品,以義大利建築家貝尼尼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為其代表。美術、雕塑則重視光線的戲劇效果和人物的動感,代表人物有魯本斯、林布蘭。巴洛克音樂在音樂史上,是指十八世紀中葉的歐洲音樂,重視即興創作與聽眾一體的混同效果,具繁富的細節和對比。當時為教會及貴族演奏的小型室內樂團,開後來大型管弦樂的先河,而西洋歌劇也在此時稍具雛形,代表音樂家有韓德爾、巴哈等。
古典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根植於西方音樂傳統(包括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的藝術音樂,包含了從大約十一世紀直至當代的廣大時間範圍。
2.指西元1750~1820年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其特色為注重形式、理性與客觀,建立了交響曲、奏鳴曲及室內樂等的典範,至今仍是音樂會中常見的曲目。一般多以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等為代表。
天地一沙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美國作家李查.巴哈的小說,西元一九七二年出版。描述海鷗岳納珊.李文斯敦立志要不同凡俗,學習如何才能飛得更高更遠,以擇善固執的精神,追求一種完美的新境界。文字簡潔精鍊,格調獨特清新,出版後曾風行一時。
輕歌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喜劇性的歌劇。通常結構短小,音樂通俗,多為獨幕劇。發源於維也納,由蘇培及奧芬巴哈確立。
老人與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美國小說家海明威所著。西元一九五二年出版。敘述二十世紀中葉,在古巴哈瓦那港和墨西哥灣,一位古巴老漁夫與大海戰鬥及捕魚的艱苦經歷,而最後僅得一條大魚的殘骸,故事頗富哲理。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