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形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式化是用定理或公式解釋知識真理的邏輯系統建構,在語言方面見於哲學家的著作中,成為一種人工語言,又稱「形式語言」。
  語言形式化是二十世紀見於哲學中的所謂之「人工語言」(artificial language),和自然語言(natural language)有別。人工語言是哲學家基於某種目的而建構的符號象徵(symbolism),所以在哲學中名稱不一,有「形式」、「形式化」、「符號或象徵式」,以至「理想」語言等等。此等語言的特徵為有「形式系統」(formal system);而形式系統則指遵循嚴格的法則結構並運用代表字彙和句法的符號;此外並須說明應用的法則、意義法則,和字彙的指...
形式邏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從思維的一個方面來研究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工具的一門學問,其目的在協助人們獲得推論的知識。形式邏輯也研究正確思維的條件,則人們在推理過程中,使用概念、判斷要保持同一、確定,首尾一貫,不要自相矛盾;以求保持充足理由。
馬祖卡舞曲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樂曲類型。馬祖卡舞曲是波蘭華沙附近之馬祖維亞省(Mazovia)一帶的民間舞蹈樂曲,舞蹈的節奏為三拍子。蕭邦(F. Chopin, 1810-1849)把它創作為藝術音樂,他的每一首馬祖卡舞曲都有不同的速度和表現特色。從中可以看出蕭邦的馬祖卡舞曲是混合了幾種波蘭舞,正式馬祖卡舞的節奏是強猛和有戰爭特色,另一種稱為奧伯塔斯(Obertas)的波蘭舞,節奏輕快,表現歡樂。還有出自庫爾威省的庫亞威克舞曲(Kujawiak)速度較慢,充滿感情和哀傷,這三種舞曲都是三拍子,同時強音常置於第二或第三拍,造成不均衡的節奏型。馬祖卡舞曲通常分為二或四段,每段有六至八反覆小節。傳統的馬祖卡舞曲是用囊管(風笛...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扇子舞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一、中國民間舞蹈。廣泛流傳於漢族及朝鮮、滿、蒙古、保安、哈尼等少數民族地區。舞者多是一手執扇子,一手執手絹表演,也可兩手各執一扇。扇子為綢質帶邊折扇。表演時,舞耍各種扇花技巧。有純舞、邊歌邊舞等形式。二、保安族民間舞蹈。流傳於甘肅 省臨夏 保安族聚居區。吸收借鑑漢族秧歌中的扇舞形式發展而成,具有保安族獨特的豪爽、粗獷的風格。執扇和舞扇都有其獨到之處,如:全手執扇,手腕的抖動靈巧敏捷。舞扇時,帶動大臂左右的甩動,扇子隨之上翻,舞姿瀟灑。舞扇的花樣,新穎豐富,其中有:〈抖扇〉、〈翻扇〉、〈繞扇〉、〈平扇〉、〈背扇〉、〈抱扇〉等。頭部、胯部隨之自然搖動,別具特色。步法輕盈,舞蹈歡快。每逢年節及...
形式幾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式幾何(Informal geometry)目錄1 前言2 空間感3 幾何的重要性3.1 鑑賞世界的能力3.2 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3.3 幾何與其他領域的連結3.4 幾何的實用性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前言非形式幾何此名詞雖較不常見,但於中小學的教材中,此觀念卻已使用許久,其主要的概念為,不拘於特別形式的幾何圖形,因此提供學生們去探索、觀看、合併以及分解,而藉由此歷程,學...
形式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式訓練是早期的一種學習遷移學說;其理論基礎是官能心理學(faculty psychology)。依官能心理學的見解,人的心靈是由若干官能,如辨別、記憶、聯想、注意、感覺、想像等組成。這些天賦的官能,若得以適當材料施予訓練,則可產生學習遷移作用,教育的目的就在於訓練這些官能,使之發揮學習遷移作用。
  形式訓練說是由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發端;認為經驗界僅是提供各種材料或知識的內容,而人類心靈具備著天賦的能力,如注意、觀察、保留、比較、抽象組合等,若人們能將事物依其在自然界中的狀態予以辨識或組合,就能獲得知識。教育正是要訓練這種心能,使其成為一項穩固的...
同理心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名詞。在戲劇演出中,觀眾對演員角色所產生的認同感。當劇中角色在高興、困頓、甚或是危險的狀態中,觀眾同時可以感受的心理狀態。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姿勢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演出名詞。演員為了傳達某些訊息所作的肩膀、手、臂、腿、足、頭等種種肢體語言,例如:演員聳肩以表示輕蔑、不了解或沒興趣等意思。英國的戲劇家彼得謝佛(Peter Shaffer, 1926-)所編的《蕾蒂絲與獨活草》(Lettice & Lovage)劇中,瑪姬史密斯(Maggie Smith)對導遊搖著無力的手,表示她對他的介紹覺得乏味。謝佛以這種非美化的方式,敘述女主角對正在參觀的房子的輕蔑。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符號形式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類學及文化哲學甚有研究的德國哲學家卡西爾(Ernst Cassirer, 1874~1945),也是對語言極有研究的學者。他認為人不能逃避自己的成就,不能不接受自己的生活狀況。人尤其不能生活在一個僅有物質的宇宙之中,而必須生活在一個符號的宇宙之內。語言、神話、藝術和宗教,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好像是由不同的絲線編織了一幅符號之網,它們就是人類經驗的糾結之網。人類思想和經驗方面的一切進步,就靠改良和加強這一個經驗之網。
  卡西爾完成了一套完整的「符號形式哲學」系統,以求闡發人類符號背後潛藏的真正作用。他不再把人界定為「理性的動物」,而說是「符號的動物」。也就是說,人在生活中離不...
獅陣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陣名。屬臺灣民間遊藝團隊之一種,相傳為古代「魚龍百戲」之遺俗《見臺灣民俗源流、十五上元暝》,每年自開年起各地方之龍炬〔見龍燈舞〕、「子弟陣」、「獅陣」等皆出動,至元宵節達到高潮。至今該類民俗舞藝仍盛行於臺灣各地方之迎神賽會與國家慶典中。俗稱《弄獅》、《舞獅》、《獅子舞》。目的在祈福,賀年節、賀喜慶之意。與《弄龍舞》《龍炬舞》同意義。它以一大行列舞動於街上,動作激烈兼有武術與特技之演出;如〈空中飛獅〉、〈步步高陞〉、〈翻獅〉等動作。表現威武雄壯,頂天立地之精神。使用之獅頭多為雄獅形狀《臺灣獅.前引 ── 舞獅》。早期皆以竹架糊紙或紙漿、木雕、皮革等縫製獅頭,現則以塑膠在鐵板模上壓製成形,較考究...
婁子匡、許長樂民國六十五年《臺灣民俗源流》、王宏隆《臺灣獅》1993、鈴木清一郎、《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民國七十八年增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