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孝宗時,謝諤所建議的助法。人民依照貧富,出田穀助,不願者乃行差,詔行諸路,民以為便。《宋史.卷三八九.謝諤傳》:「諤里居時,創義法,編為一書,至是上之。詔行其法於諸路,民以為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差遣、使喚的人。《後漢書.卷五七.劉陶傳》:「誠恐卒有夫窮匠,起於板築之閒,投斤攘臂,登高遠呼,使秋怨之民,嚮應雲合。」《三國演義》第六八回:「至中途,挑擔夫疲困,歇於山腳下。」
2.稱卑賤的人。《左傳.文公元年》:「江芊怒曰:『呼!夫,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
退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退與除。前者指現軍人退出軍伍,後者指免除受軍管區徵召服的義務。如:「中部橫貫公路是由勞苦功高的退除官兵歷經萬難開闢而成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使的人。《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贊曰》:「張耳、陳餘,世所稱賢,其賓客廝皆天下俊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服兵。指現軍人在營期間,如有患病不堪行動、在押中及無故離營等,已逾規定期限,使其停止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免除徭。《宋史.卷一七七.食貨志上五》:「帝乃命提點司究所從升降,仍嚴升降之法,畿民不願輸錢免。」
2.因身體畸形、殘廢或有痼疾,不能服兵者,免除服兵。《宋史.卷一七七.食貨志上五》:「民避者,或竄名浮圖籍,號為出家,趙州至千餘人,詔出家者須落髮為僧,乃聽免。」
惠州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北方發生義和團事件,國父命鄭士良在廣東惠州舉義。起義軍在惠州一帶轉戰二旬,連戰皆捷,據有數縣,卻因彈藥不濟而功敗垂成。這是國父十一次革命中的第二次起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兵或公務等事而出行。《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行在戰場,相見未有期。」唐.張謂〈送盧舉使河源〉詩:「故人行向邊州,匹馬今朝不少留。」
2.旅行。晉.陶淵明〈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詩二首之二:「自古歎行,我今始知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事。《後漢書.卷六.孝質帝紀》:「又兵連年,死亡流離,或支骸不斂,或停棺莫收,朕甚愍焉。」
2.對國家服任一定期限的軍事任務,稱為「兵」。為憲法賦予人民應盡的義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勞苦不息的樣子。《莊子.齊物論》:「終身,而不見成功。」
2.輕佻奸邪的樣子。《莊子.胠篋》:「舍夫種種之民,而悅夫之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