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深思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而無行危3>。 〔注解〕 (1) 秦:戰國時秦國。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索:索求、索討。 (3) 無行危:謂莫行圍梁之危事。
病在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禮而歸之。 〔注解〕 (1) 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到了戰國孝公時定都咸陽,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緩:春秋時秦國名醫,生卒年不詳。 (3) 為:指醫治。 (4) 豎子:兒童。 (5) 肓:音ㄏㄨㄤ,人體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 (6) 膏:古代稱心下脂肪。 (7) 達:指針。
矯枉過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 秦:國名,西元前248∼207。周孝王封伯益的後代於秦地,地約當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秦王政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後為劉邦所滅。 (9) 于斧漁子:于斧,春秋時地名。漁子,漁夫。 (10) 適:正好。 (11) 還:返。 (12) 越: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13)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土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14) 吳:春秋時諸侯國。泰伯封於吳地,故址在今江蘇省無錫縣。傳到夫差,為越...
樂禍幸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悔是哉!」 〔注解〕 (1) 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 (2) 饑:荒年。 (3) 糴:音ㄉ|ˊ,買入穀物。 (4) 晉:春秋時國名。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5) 弗與:不給。 (6) 慶鄭:(?∼西元前538),春秋時晉國大夫。惠公四年晉饑,秦以糧助晉。次年秦饑,晉拒助之,慶鄭諫而無效。後秦伐晉,晉敗,惠公被俘,釋歸後,公乃殺慶鄭。 (7) 背施:忘記別人給予的恩德。 (8) 貪愛:貪物愛財,不與人分享。 (9) 怒鄰:得罪鄰...
斯文委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貴顯,蓋周烈近與!」 〔注解〕 (1) 秦: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六國:指戰國時代函谷關以東的楚、齊、燕、韓、趙、魏六大國。 (3) 遺烈:前人遺留的功業。
水乳相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乳交融」之典源,提供參考。 ※《高僧傳.三集.卷一六.唐撫州景雲寺上恆傳》釋上恆,姓饒氏,臨川南城人也。童而有知,志學之年發心捨家,從母黨在空門而求攝受,教誦佛典日計千言。壯齒從南嶽大圓大師納戒,而聽涉精苦。……貞元初,徙居豫章龍興寺,與廬阜法真、天臺靈祐、荊門法、興果神湊、建昌慧璡遊也,塤箎合韻1>,水乳相資2>。法付王臣,故與姜相國公輔、顏魯公真卿、楊憑、韋丹四君友善。 〔注解〕 (1) 塤箎合韻:塤、箎皆為古代的樂器,二者合奏時聲調和諧。比喻相處和諧。塤,音ㄒㄩㄣ,同「壎」。箎,音ㄔˊ。 (2) 資:憑藉。水與乳最易融合為一體,故謂水乳相資,義同水乳交融。
病染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禮而歸之。 〔注解〕 (1) 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到了戰國孝公時定都咸陽,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緩:春秋時秦國名醫,生卒年不詳。 (3) 為:指醫治。 (4) 豎子:兒童。 (5) 肓:音ㄏㄨㄤ,人體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 (6) 膏:古代稱心下脂肪。 (7) 達:指針。
烏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眾退保烏桓山,因以為號。漢獻帝建安年間,徙居內地,與漢人融合。《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烏桓傳》中見有記載。也作「烏丸」。
亞伯拉罕(Abraha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乳之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乳交融」之典源,提供參考。 ※《高僧傳.三集.卷一六.唐撫州景雲寺上恆傳》釋上恆,姓饒氏,臨川南城人也。童而有知,志學之年發心捨家,從母黨在空門而求攝受,教誦佛典日計千言。壯齒從南嶽大圓大師納戒,而聽涉精苦。……貞元初,徙居豫章龍興寺,與廬阜法真、天臺靈祐、荊門法、興果神湊、建昌慧璡遊也,塤箎合韻1>,水乳相資2>。法付王臣,故與姜相國公輔、顏魯公真卿、楊憑、韋丹四君友善。 〔注解〕 (1) 塤箎合韻:塤、箎皆為古代的樂器,二者合奏時聲調和諧。比喻相處和諧。塤,音ㄒㄩㄣ,同「壎」。箎,音ㄔˊ。 (2) 資:憑藉。水與乳最易融合為一體,故謂水乳相資,義同水乳交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