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現曇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鉢華3>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注解〕 (1) 舍利弗: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釋迦牟尼之弟子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 (2) 妙法:精微深奧的佛法。 (3) 優曇鉢華:即曇花。據佛經載,此花三千年開一次,乃佛之瑞應。曇,音ㄊㄢˊ。鉢,音ㄅㄛ。
張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派傳統,音律和諧,婉轉流暢。早年詞作主要寫他富貴悠閒生活;宋亡後多寫身世之感、家國之恨,淒清哀痛,意趣高遠。晚年作有論詞專著《詞源》。詞集《山中白雲詞》存詞302首,其代表作為:八聲甘州。 參考資料http://home.educities.edu.tw/f5101231/s23.htmlhttp://www.chiculture.net/0412/html/b01/0412b17.html#維基百科
避禍就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開災禍,趨向福運。《商君書.定分》:「吏為之師,以道之知,萬民皆知所避就,避禍就福,而皆以自治也。」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五五.受生天魂法》:「或示形象,倚託物類,使人思惟,自解意趣,吉凶善惡,了然知之,避禍就福,所向諧也。」
人味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生的意趣。如:「飽食終日,遊手好閒,這樣活著真沒人味兒。」
渾淪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州和尚本無機心,想不到僧人輕輕一問,得了個瞪大眼睛的訝異。此番對答,若是有智慧的人,可以細嚼慢嚥,意趣無窮;沒有智慧的人,可能會像一口把棗子吞下肚,索然無味,不知所云。後來「囫圇吞棗」就從《碧巖錄》原文中的「渾崙吞個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辨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別心志意趣的趨向。《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漢.鄭玄.注:「辨志,謂別其心意所趣鄉也。」南朝梁.裴子野〈南齊安樂寺律師智稱法師碑〉:「既而敬業承師,就賢辨志。遨遊九部,馳騁三乘。」
臨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書法的入門方法之一。將字帖放於一旁,邊看邊寫的方法,有移臨、對臨、背臨三種。對於初學者得古人用筆意趣上,有很大的助益。
渾掄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州和尚本無機心,想不到僧人輕輕一問,得了個瞪大眼睛的訝異。此番對答,若是有智慧的人,可以細嚼慢嚥,意趣無窮;沒有智慧的人,可能會像一口把棗子吞下肚,索然無味,不知所云。後來「囫圇吞棗」就從《碧巖錄》原文中的「渾崙吞個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騫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躍、飛動的樣子。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八.張懷瓘書斷中》:「創造小篆,飛白,意趣飄然,點畫之際,若有騫舉。」
辭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辭的意趣、風格。《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忽有客詣之,稱是古人,與康共談音律,辭致清辯。」《北史.卷八三.文苑傳.顏之推傳》:「嘗獻梁元帝荊州頌,辭致雅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