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奸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邪惡。《明史.卷二五八.姜埰傳》:「士子作文,高談孝悌仁義,及服官,恣行奸慝,此科目之病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農夫見莠,其必鋤也。」也作「姦慝」。
直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事實書寫,毫不隱瞞作假。《晉書.卷一二四.慕容盛載記》:「但時無直筆之史,後儒承其謬談故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
罰一勸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罰一人以懲戒眾人。唐.韓愈〈誰氏子〉詩:「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懲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懲戒、處罰。如:「嚴加懲辦。」《花月痕》第四七回:「教堂准立倭館以內,不准另建別處,有犯者,照例懲辦。」
言論免責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為言論可免受責備、處罰的權利。我國憲法上規定,中央民代在開會時所為的言論及表決,對會外可不負責任。即不因會內的言論與表決,而負民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受刑事上的處罰或受公務員懲戒責任。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等享有此權。
干名犯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背世俗禮教,冒犯公義。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三.清議》:「凡十惡、姦盜詐偽、干名犯義,有傷風俗及犯贓至徒者,書其名于申明亭,以示懲戒。」
大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學校或機關對犯錯者的一種懲戒處分。如:「記滿三大過,就要被退學。」
一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唯一的準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農夫見莠,其必鋤也:若斯之科,亦萬代一準焉。」
懲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邪惡懲戒,以勸勉人為善。參見「懲惡勸善」條。《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信賞罰以驗懲勸,糾游戲以杜姦邪。」
兵連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罷耗:疲勞耗弱。罷,通「疲」,音ㄆ|ˊ。 (3) 創艾:因受懲治而畏懼。艾,通「乂」,音ㄞˋ,懲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