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左顧右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思王」。著有《曹子建集》十卷。 (2) 吳季重:吳質(?∼西元230),字季重,三國魏濟陰人。才學通博,與曹丕交誼獨厚。漢獻帝建安中朝歌長,遷元城令,入魏,拜震威將軍,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 (3) 足下:古代下對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辭。此指吳質。 (4) 鷹揚:特出。比喻文名遠播,如鷹之飛揚。 (5) 鳳歎虎視: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6) 蕭:蕭何(?∼西元前193),漢初沛人,佐高祖定天下,論功第一,封酇侯。漢初律令多出其手。卒諡文終。 (7) 曹:曹參(?∼前190),字敬伯,漢初沛人。與蕭何同佐高祖定天下,封平陽侯,繼蕭何為相,一遵蕭規。卒諡懿。 (8) 儔:音ㄔㄡ...
牛刀小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赴任主簿一職,「主簿」是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鑑的地方小官,而韋城也只是一個小地方。蘇軾認為,以歐陽憲的才學卻屈就於這樣的職位,實在是大材小用,便寫了一首詩送他,詩中有「讀遍牙籤三萬軸,卻來小邑試牛刀」句,便是說歐陽憲學識淵博,卻只能在這小地方試身手。後來「牛刀小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有大才能,在小事上施展。
倒屣相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倒屣迎之注音︰ㄉㄠˋ ㄒ|ˇ |ㄥˊ ㄓ漢語拼音︰dào xǐ yíng zhī釋義︰即「倒屣相迎」。見「倒屣相迎」條。 01.《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源) 02.清.桐西漫士《聽雨閒談》:「(倪)元鎮聞(金)宣伯儒者,倒屣迎之。」 參考詞語︰倒屣迎賓注音︰ㄉㄠˋ ㄒ|ˇ |ㄥˊ ㄅ|ㄣ漢語拼音︰dào xǐ yíng bīn釋義︰猶「倒屣相迎」。見「倒屣相迎」條。 01.唐.楊炯〈唐□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金友玉昆,良田廣宅,而能吐食下士,倒屣迎賓。」 02.《幼學瓊林.卷二...
不在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理所當然,用不著多說。[例]他才學精湛,講起課來,精彩叫座,當然不在話下。
管中窺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瞋目:瞪大眼睛怒視。瞋,音ㄔㄣ。 (5) 荀奉倩:荀粲,字奉倩,三國魏潁陰人,生卒年不詳。有才學,好道家之言。 (6) 劉真長:劉惔,字真長,東晉沛國人,生卒年不詳。個性雅淡,好老莊,放任自適,與王羲之為好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
樂不可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堪,字君游,東漢南陽宛人。六歲到長安讀書,以研究梁丘《易》學為主,因為才學高,在京師人稱「聖童」。光武帝初即位時,受命與大司馬吳漢一起討伐在蜀自立為王的公孫述,後來公孫述戰死,蜀國投降。吳漢以張堪為先遣進入成都,安撫官吏百姓。他將公孫述所收藏的珍珠寶玉,全部登錄在簿冊裡上呈朝廷,並未將之據為己有。他為官清廉,卸任離職時,只帶著簡單的布包袱,乘坐破舊的車子離開。之後和杜茂一起在高柳這個地方打敗匈奴,官拜漁陽太守。任內將漁陽這個地方治理得很好,百姓都願意聽從他的指揮。開墾稻田八千餘頃,教導百姓耕種的技術,使得百姓的生活變得富裕起來。於是民間就流傳起這麼一首童謠:「桑樹沒有附帶小枝芽,禾麥都結兩株...
引經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淑是戰國荀子的第十一世孫,他的品行高潔,博學多聞,有「神君」之稱。虎父無犬子,他的八個兒子也都才華出眾,時人稱為「荀氏八龍」。荀爽是荀淑的第六個兒子,論到才學,則是排第一位,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荀爽自幼聰明好學,十二歲時便能通曉《春秋》、《論語》。桓帝時,太常趙典薦舉荀爽至孝,拜為郎中。後來為了躲避黨錮之禍,荀爽隱居漢水濱十餘年,專事著述,著有《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書,而有碩儒之稱。黨錮解除之後,司空袁逢薦舉荀爽為官,但荀爽未就職。當時社會動亂,禮教崩壞,人們通常不為妻子服喪,或在為父母服喪期間仍到別人家中弔問喪疾,或者私自為...
易如反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8.《警世通言.卷二九.宿香亭張浩遇鶯鶯》:「以君之門第才學,欲結婚姻,易如反掌,何須如此勞神?」
生不逢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運不好,遭遇坎坷。語本《詩經.大雅.桑柔》。[例]他滿腹才學,卻始終無人賞識,不禁感嘆自己實在是生不逢時。
洗耳恭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洗耳拱聽注音︰ㄒ|ˇ ㄦˇ ㄍㄨㄥˇ ㄊ|ㄥ漢語拼音︰xǐ ěr gǒng tīng釋義︰「拱」,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洗耳拱聽」即「洗耳恭聽」。見「洗耳恭聽」條。 01.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哥哥才學,與在下不同,有甚麼名人古書,前皇後代,哥哥講說些兒,小官洗耳拱聽。」 02.《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必須再求一風月艷麗之曲,我等洗耳拱聽,幸勿推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