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5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啞口無言,理屈詞窮,瞠目結舌反義: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喋喋不休,滔滔不絕,呶呶不休辨似: 「張口結舌」及「啞口無言」都有說不出話來的意思。 「張口結舌」側重於一時受到驚嚇、震撼而說不出話的意思;「啞口無言」側重於因理屈辭窮而無法回應的意思。 張口結舌 啞口無言 辨似例句 ○ ㄨ 他被突來的質疑問得~,不知所措。 ㄨ ○ 主管拿著證據質問小李,讓他~,承認挪用公款。
立即性技巧(immediac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助-個案的反應是聽取回應,但沒有繼續分享他們的想法或感覺。3. 具有幫助-當立即性技巧適用時,個案會承認互動的一些原因,並且針對回應進行對話。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立即性技巧英文關鍵字:immediacy 參考資料1.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北:五南。p.972. Clara E. Hill (2006). 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林美珠、田秀蘭合譯)。台北市:學富文化。p. 2723. 陳恆霖. (2004). 立即性技巧的應用: 一個案例的分析. 輔導季刊, 40(3...
啞口無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張口結舌,理屈詞窮,頓口無言,緘口無言反義: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呶呶不休,振振有詞,喋喋不休,滔滔不絕辨似: 「啞口無言」及「張口結舌」都有說不出話來的意思。 「啞口無言」側重於因理屈辭窮而無法回應的意思;「張口結舌」側重於一時受到驚嚇、震撼而說不出話的意思。 啞口無言 張口結舌 辨似例句 ○ ㄨ 由於人證、物證俱在,他只有~,承認犯行。 ㄨ ○ 老師突然把打瞌睡的學生叫起來提問,讓他~地說不出話來。
蘇格拉底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格拉底教學法又稱產婆法,這種方法是屬於假說消除的被動法,隨著受問者承認進一步的假說,在消除先前假說的過程中,必然產生矛盾,用這種方法逼使一個人檢視他自己的信念和這種信念的真實性,因而從中得到啟發。將這種方法用於教學時,就成為所謂蘇格拉底的教學法,那就是教師用一連串相關的問題,去激發學生思考,他從不給學生現成的答案,他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地修正觀念,接受他的思想影響。此時,教師所扮演的是知識「接生婆」的角色,而不是「填鴨者」。下面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學生:蘇格拉底,請問甚麼是善行?蘇格拉底...
反向作用(Reaction_form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d心理發展階段中,這也說明一個小男孩可能因為父親與母親有性的關係,而嫉妒父親,但他的意識中卻不願承認此一想法,因此反向作用使他變得崇拜父親。反向作用故可解釋:「過度的自尊往往是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或是人際交往中,內心明明渴望獲得他人青睞,卻總是不自覺在緊要關頭做出氣走對方的事。分析其中,是由於過度擔心內心的渴望需求被他人發現。這是矯枉過正的典型反向作用。俗諺中的「此地無銀三百兩」亦是反向作用欲蓋彌彰的最佳寫照。其他生活常見例子像是:對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懷有敵意的繼母,往往特別溺愛孩子,企圖證明她沒有敵視孩子;再如,...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探求的天人之際,並非承認天的神秘力量反而重視天人之間關係的演變,從而了解“古今之變”的關鍵,探求出歷史動態發展變化的層面,最終完成“一家之言”。而他的撰述動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司馬遷為了繼承其父司馬談編訂史書的遺志,完成撰述《史記》的宏願。司馬氏在周朝時世為史官,春秋時期雖然失去官職,司馬談卻把修撰史書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一心繼承先人久絕的世業—太史令,重現孔子撰述《春秋 (史書)|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隋書·經籍志》說:「...
所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某些人所說的。有不承認、不贊同的意思。[例]商店所謂特賣,其實有些是商人出清庫存貨品的手段。
疑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懷疑、不能立刻就明白的道理。晉.陶淵明〈移居〉詩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老殘遊記》第一七回:「我們兩個人都不承認,外人一定說是我弄的,斷無疑義。」
精熟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則學習者會更努力學習。 貢獻1.態度與能力之獲得2.系統化之教學過程3.注重精熟4.重視努力5.承認心理作用之重要6.單元涵義豐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精熟教學法英文關鍵字: Mastery Teaching 參考資料張添洲/著。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2000年初版,頁294-299。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快的思緒、動機、慾望、或情感,投射到他人或他物身上。例如一個吝嗇的人會說別人愛斤斤計較,而一個不願承認自己滿腦子想著性的人可能愈容易對別人成天想著性的樣子感到憤怒。 「理智化」為在情感上讓自我脫離壓力事件。理智化通常不透過接受現實,而經由合理化解釋來進行自我脫離。 「合理化」為透過建構邏輯的正當性來作出某個決定,而此決定最初之所以成形,是來自完全不同於合理化的其他精神狀態。例如甲為了聽自我成長課程而購買MP3播放機,但卻怕真正的理由無法被人苟同,而告訴友人是為了聽古典搖滾才購買播放機。 「補償」乃因無法達成某種行為,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