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8.02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狐假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源出自於《尹文子》,後來有多本文獻引及,其中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是《戰國策》。《戰國策》所記載的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昭奚恤是楚國有名的大將,威震四方。楚宣王便問群臣:「我聽說北方國家都很怕昭奚恤,是這樣嗎?」群臣都無言以對,只有江一打了個比方說:「老虎專門捕獵各種動物為食,有一天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你敢吃我嗎?天帝已命我為百獸之王,你若吃我就是違逆天帝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可以走在我後面,看看其他動物見到我有什麼反應。』於是老虎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後面,所有動物看到都嚇得逃走。老虎以為牠們真的是怕狐狸,而不知道其實野獸們怕的是牠自己。今天大王您有五千里的領地,有超...
莫逆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意相投、至好無嫌的朋友。語本《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周書.卷二二.柳慶傳》:「機弟弘,……與弘農楊素為莫逆之交。」《北史.卷五四.司馬子如傳》:「膺之既宰相猶子,兼自有名望,所與遊集,盡一時名流,與邢子才、王元景等並為莫逆之交。」也作「莫逆交」、「莫逆之友」。
左右逢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左右逢原注音︰ㄗㄨㄛˇ |ㄡˋ ㄈㄥˊ ㄩㄢˊ漢語拼音︰zuǒ yòu féng yuán釋義︰即「左右逢源」。見「左右逢源」條。 01.《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源) 02.《朱子語類.卷一三九.論文上》:「前輩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擬作一篇。故後有所作時,左右逢原。」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 「附會」一語則見於《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附會」在此並無貶義,之後則指牽強湊合,遂有貶義。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穿鑿附會」,用來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如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雜言》:「『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便提到有些人對〈離騷〉中「餐秋菊之落英」這句話的意思不清楚,妄加解釋,造成不少爭端。
嘆為觀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嘆為觀止」。見「嘆為觀止」條。 01.清.歸莊《尋花日記.卷上》:「蓮華峰尤陡絕,天池亦小山之有名者。從峰頂視之,如在下地,坐臥久之,于吳中之山,有觀止之歎(嘆)。」
不可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狂傲自滿,以為無人能及。形容狂妄自大已達極點。明.焦竑《玉堂叢語.卷八.簡傲》:「王廷陳……為翰林庶吉士,詩已有名,其意不可一世,僅推何景明,而好薛惠、鄭善夫。」《孽海花》第三四回:「圓圓的臉盤,兩目烱烱有光,於盎然春氣裡,時時流露不可一世的精神。」也作「不肯一世」。
葉公好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古人葉公以喜歡龍聞名,但真龍下凡到他家,他卻被嚇得面無人色。比喻所好似是而非,以致表裡不一,有名無實。#典出《莊子》逸文。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到處都是。
曾參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學者,名叫曾參,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學養很深,品性端正,是個有名的孝子。他住在魯國費(音ㄅㄧˋ)邑時候,有一個和他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就跑去跟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說:「我兒子不會殺人!」就照常織她的布,沒有理會。過了不久又有人又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子的母親還是泰然自若地繼續織布。過了一會,又有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子的母親就害怕起來,丟下織布的梭子,跳過圍牆逃走了。像曾參那麼賢良的人,只要多幾個人來說他殺了人,那麼連對他最有信心的母親也會相信,可見流言的可畏。後來「曾參殺人」就被用來比喻流言可畏或稱誣枉的災禍。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髮直豎,把戴的帽子都頂了起來,這是古人用來形容極度憤怒的樣子。古代成年人是要戴冠的。和「怒髮衝冠」相關最有名的故事當屬藺相如「完璧歸趙」了。戰國時代,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換取趙國的和氏璧。趙王因宦者令繆賢推薦,召見藺相如,並且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藺相如不想使秦國有攻打趙國的藉口,主張送和氏璧到秦國去,並說:「君王如確定沒有合適的人選,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真的給城,璧就留給秦國;不給,我會將和氏璧完好的送回趙國。」於是趙王派他帶著和氏璧西行入秦國。到了秦國,藺相如發覺秦王並不是真正想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於是在秦王欣賞和氏璧時,假意的說璧上有瑕疵要指給秦王看。等和氏璧回到他的手上,立刻...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