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律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用來校正樂音的器具。以十二個竹管製成,依管的長短來確定音階。從低音管算起,奇數的六管稱「律」,包括黃鍾、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偶數的六管稱「呂」,包括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鍾。後遂以律呂為音律的統稱。[例]李龜年是唐玄宗時代宮廷中一名精通律呂的樂工
綠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曲名。亦名六么。綠腰原是唐代漢族舞蹈,屬於軟舞,舞曲節奏由慢到快,舞姿輕盈柔美,也在唐大曲中使用。以琵琶為起調,其散序多攏撚,節奏繁急。本作「錄要」,貞元時樂工進曲,德宗命錄出其要者,因而得名。
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舞妓。古代侍候統治階級的女性樂工及舞者。《列子.周穆王》:「事之若君,推路寢以居之,引三牲以進之,選女樂以娛之。」《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增女樂數十餘人,并金玉錦綺玩好之物。」
蹈規循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循規蹈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循規蹈矩」之循、蹈都有遵行、實踐的意思。規、矩則是指圓規和角尺,是訂定方圓的工具,引申為標準、禮法。所引典源《隋書.卷一四.音樂志中》裡,記載了皇太子出席宴會,入座後上酒,樂工演奏的歌辭第三章,大意是說:以禮來整治天下,使能共同輔佐朝庭。每一個人都能應規蹈矩,操行貞固;以音樂來教化天下,使能和睦風氣廣布,每一個人都能過著唱歌跳舞的快樂生活。後來「循規蹈矩」的成語就從這裡演變出來,用來形容遵守禮法,不踰越法度。「循規蹈矩」較早的書證如《朱子語類.卷一三七.戰國漢唐諸子》:「雖是卑淺,然卻是循規蹈矩,要做事業底人,其心卻公。」
眾口金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並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的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
矇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樂工多目盲,故稱樂工為「矇瞍」。《詩經.大雅.靈臺》:「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眾心如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怒斥他已經老了,懂個什麼?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
嘆觀止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嘆為觀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春秋時吳公子季札出使魯國,被邀請觀賞周朝的音樂舞蹈,當樂工表演到舜時的樂舞〈韶箾〉時,他讚嘆的說:「舞蹈中表現了舜完美、偉大的德性,就像天覆蓋萬物,地承載萬物。即使有更偉大的風範,也無法超越了,看到這裡就夠了!如果還有其他樂舞,我也不敢再觀賞了。」後來「嘆為觀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無與倫比。嘆,通「歎」,稱讚、讚美之意,所以「嘆為觀止」也作「歎為觀止」。
眾口銷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並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的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
介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尊卑貴賤通用的頭巾。《隋書.卷一一.禮儀志六》:「幘,尊卑貴賤皆服之。文者長耳,謂之介幘。」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五.駕宿明堂齋殿行禋祀禮》:「樂工皆裹介幘如籠巾,著緋寬衫,勒帛。」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