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鐘的兩角。《說文解字.金部》:「銑,一曰鐘兩角謂之銑。」《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鳧氏為鍾,兩謂之銑。」唐.賈公彥.疏:「、銑一物,俱謂鍾兩角。古之樂器應律之鍾,狀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河川名。源出大陸地區河北省獲鹿縣西南井陘山,向東流經城、趙縣,注入寧晉泊。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靳歙,蒯成侯周緤 史記卷九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 第三十九-建信侯劉敬,稷嗣君叔孫通 史記卷一百 季布布列傳 第四十-季布,曹丘生,季心,丁公;布 史記卷一百一 袁盎晁錯列傳 第四十一-袁盎,晁錯,鄧公 史記卷一百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 第四十二-張釋之,馮唐 史記卷一百三 石奮|萬石張叔列傳 第四十三-萬石君石奮,牧丘侯石慶,建陵侯衞綰,塞侯直不疑,周仁,張叔 史記卷一百四 田叔列傳 第四十四-田叔,田仁 史記卷一百五 扁鵲淳於意|倉公列傳 第四十...
心平氣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ˊ漢語拼音︰xīn hé qì píng釋義︰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01.宋.蘇轍《城應詔集.卷一一.試論八首.既醉備五福論》:「百姓相與歡樂於下,而後君臣乃相與偕醉於上,醉而愈恭,和而有禮,心和氣平,無悖逆暴戾之氣干於其間,而壽不可勝計也。」 02.清.徐增《而庵詩話》:「作詩如撫琴,必須心和氣平,指柔音澹,有雅人深致為上乘。」 參考詞語︰心平氣舒注音︰ㄒ|ㄣ ㄆ|ㄥˊ ㄑ|ˋ ㄕㄨ漢語拼音︰xīn píng qì shū釋義︰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01.宋.曾協〈左朝請大夫前知建昌軍陸公行狀〉:「公醇厚端靖,內外完好,心平而氣舒,雖久處者,未嘗際其喜怒。...
休戚相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 〔注解〕 (1) 周:孫周(西元前586∼前558),晉襄公之曾孫,孫談之子,即晉悼公。書等弒厲公,迎之於周。公立,修功業,施德惠,多次與楚國爭奪鄭,而楚國不敢與之相爭。使魏絳和戎,戎人親附。十四年,使六卿會合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涇至棫林,因將帥不和而退。後晉國復霸。在位十五年卒,諡悼。 (2) 跛:音ㄅ|ˋ,偏任。 (3) 還:音ㄏㄨㄢˊ,反復。此指眼睛轉動反復。 (4) 聳:驚駭、驚動。 (5) 制:法度、規定。 (6) 辯:通「辨」,分別、判別。 (7) 休戚:喜與憂。 (8) 非國何取:指可以打敗任何一個國家。
模棱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蘇味道是唐初趙州城人,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蘇李」。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一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不置可否才好。」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摸稜」的外號。後來「模稜兩可」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
季布一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諾千金」。見「一諾千金」條。01.《史記.卷一○○.季布布列傳.季布》:「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閒哉?』」(源)02.明.陸采《明珠記》第三一齣:「昔聶政一言而破面自決,季布一諾而千金不移。」  
含糊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蘇味道是唐初趙州城人,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蘇李」。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一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不置可否才好。」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摸稜」的外號。後來「模稜兩可」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
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左傳.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晉師救鄭。荀林父將中軍,先縠佐之;士會將上軍,郤克佐之;趙朔將下軍,書佐之。……及河,聞鄭既及楚平,桓子欲還,曰:「無及於鄭而勦民,焉用之?楚歸而動,不後。」隨武子曰:「善。會聞用師,觀釁而動。德刑、政事、典禮不易,不可敵也,不為是征。……德立刑行,政成事時,典從禮順,若之何敵之?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子姑整軍而經武乎!猶有弱而昧者,何必楚?」
鍾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渡之戰時,送兩千餘馬匹給曹操,曹操譽之為「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建安七年,匈奴單於提呼廚泉在平陽叛亂,鍾繇率軍圍困,袁尚遣鍾繇外甥河東太守郭援和并州刺史高幹率軍到河東,鍾繇遣參軍張既、馮翊、傅幹說服馬騰來援,馬騰遣子馬超、部下龐德夾擊,斬郭援,降服單於。後因治理洛陽有功,曹操上書封為前軍師。潼關之戰中率軍伐張魯,引起馬超、韓遂起兵叛亂,劉璋疑懼,被張松說服請劉備入蜀。曹操死後任大理,遷相國。建安二十四年,魏諷謀反。鍾繇因舉薦魏諷而被免職。曹丕即位之後,復為相國,遷太尉,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稱三公。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